聚師網:從性格原因看校園暴力 焦點報道

2023-06-27 17:31:15 來源:嗶哩嗶哩


(資料圖)

隨著互聯網全民化普及,得益于網絡,全國各地有關校園暴力的曝光也明顯增加。與此同時,吸引更多人關注校園暴力問題,有關校園暴力問題的討論也持續(xù)不斷。

為何未成年校園霸凌事件持續(xù)不斷?聚師網認為,在種種不幸的事件中,我們看到了學校老師的不負責任,同學之間的漠視與欺凌者的殘忍,多數時候我們將校園霸凌歸咎于監(jiān)管問題、教育問題,卻很少有人看到了事件雙方性格的因素。聚師網認為,一個人的性格缺陷也可能讓其成為事件中的受害者。

也許有人認為,這種想法屬于受害者有罪論,先不要著急評論,下面是聚師網的一點想法。

在部分事件中,我們能夠看到受欺凌者的從容讓霸凌者更加猖狂,在校園霸凌苗頭出現之初沒能及時識別,便是縱容了霸凌者。為什么受欺凌者在早期不求助解決問題呢?聚師網認為,這與受欺凌者內向性格有關。可能受到家庭或者過往經歷的影響,即使是在校園中這些孩子默認班級與學校有權力和階級的屬性,他們對自我認同較低,導致在校園里,他們認為自己處于劣勢,沒有力量反擊他人不公的對待,又或者他們不覺得自己有爭取的機會。可能在他們的家庭中,面對父母要求并沒有商量的余地,他們只能通過不斷妥協換取他人的認同。因此,遇到霸凌和不公正的待遇時,他們第一選擇便是容忍,不敢為爭取自身權據理力爭。

“懂事”“聽話”在中國傳統(tǒng)育兒觀中誤人甚多。懂事,意味著孩子需要過早地學會察言觀色,理解由成年人設置的規(guī)則,可能看上去比同齡人更成熟像個小大人,同時他們也會失去獨屬于兒童的天真。家長們一定要區(qū)分情商高的察言觀色與低能量的懦弱,在具備社交能力的基礎上建立清晰的自我邊界,懂得用適當的方式維護自身利益。

標簽:

上一篇:環(huán)球通訊!賀秀英:甘為苗鄉(xiāng)育英才
下一篇:最后一頁
概念
平臺
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