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信息:1923風云錄⑦|一聲宣言,吹響大革命號角

2023-06-20 07:13:46 來源:廣州日報

“中共三大會址廣場矗立著一塊深紅色石碑,上面鐫刻著‘全中國國民革命者聯合起來’的字樣……同學們默默地注視著,仿佛有種穿越時空的奇妙感覺。”這是廣東機電公共管理學院健康管理2205班的同學們在參觀完后寫下的幾句感言。


(資料圖片)

在中共三大會址廣場上,石碑是醒目的存在。它沉靜無聲卻振聾發聵,仿佛在參觀者耳邊鳴起百年前的號角。

中共三大會址廣場上矗立著一塊石碑,上面鐫刻著“全中國國民革命者聯合起來”的字樣。

“全中國國民革命者聯合起來”后面連用了三個感嘆號

記者曾多次來到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采訪,往來間常常聽見有人議論石碑上的文字,為何稱為“全中國國民革命者聯合起來”?6月16日,在“凝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紀念中共三大召開100周年學術研討會上,原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國中共黨史學會副會長李忠杰談起了碑墻上鐫刻著的幾個大字的來龍去脈,“這句話是我讓他們刻上去的”。

2005年至2006年間,李忠杰參與中共三大會址保護修復暨紀念館建設工程的工作。其間,廣東黨史部門的同志與他討論,紀念館前將建一座碑墻,希望他能對碑的內容提出指導意見。他考慮后便提出,“就用‘全中國國民革命者聯合起來’。”李忠杰介紹,“這句口號出自中共三大閉幕后,在1923年8月1日出版的《先驅》第24號上刊印的《中國共產黨對于時局之主張》末尾處寫的三句口號,前兩句是‘打倒利用軍閥侵略中國的列強!打倒勾結列強壓迫人民的軍閥!’這正是中共二大確定的黨的最低綱領。而第三句就是‘全中國國民革命者聯合起來!!!’后面連用了三個感嘆號?!?/p>

李忠杰表示,這句口號集中反映了中共三大的宗旨、作用、價值,準確地反映了當時中國共產黨任務、目標和戰略的轉變,反映了大革命的內涵和實際。“今天重溫、思考、研究這句口號,讓人感到很親切,也能夠從中得到很多重要的啟迪?!彼锌馈?/p>

在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內,有一面墻上掛滿了中共三大代表的照片、簡介。

以廣州為中心形成革命新局面黨在群眾中政治影響迅速擴大

李忠杰認為,中共三大推動實現了國共合作,推動了廣東革命根據地的統一,形成了以廣州為中心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革命新局面。工人運動逐漸恢復,農民運動日益興起,全國由此掀起了聲勢浩大、轟轟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眾運動。

據不完全統計,到1925年5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影響下,工會已有160多個,擁有有組織的工人約54萬人。在廣東,已有20余縣成立農民協會,會員達20多萬人,并建立了全省農民協會。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推動和影響下,各地學生聯合會的會員有數百萬人。在五卅運動中,全國掀起大規模的工人罷工、學生罷課和商人罷市運動,約有1700萬人參加。省港大罷工持續了16個月之久,成為中國工人運動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

李忠杰表示,在北伐過程中,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在作戰中舍生忘死,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共產黨人還在發動工農群眾方面作出巨大貢獻,得到廣大工人、農民和其他革命群眾的直接支援。隨著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工農運動以空前的規模迅速開展起來。在湖南、湖北、江西等省的廣大農村中,到處燃起革命的烈火。農民建立自己的政權和武裝,形成一個空前的農村大革命局面。在城市,工人在工會組織的領導下,仿效省港大罷工的經驗,組織武裝的糾察隊……

李忠杰表示,通過國民大革命,中國共產黨提出反帝反封建的主張成為廣大人民的呼聲,黨在群眾中的政治影響迅速擴大,千百萬工農群眾開始在黨的領導下組織起來。尤其是通過革命勝利和失敗的反復,黨經受了深刻的鍛煉和嚴峻的考驗,這為黨領導人民把革命斗爭推向新階段準備了條件。

參觀者正在欣賞畫有中共三大代表的油畫。

經過反復探索確定以國民革命運動為中心工作

經過艱苦探索,中共三大正確認識、分析了中國國情和革命任務,確定以國民革命運動為黨的中心工作。

原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室務委員、第一研究部主任黃修榮在《中共三大的召開與黨的早期工作中心從社會革命向國民革命的轉移》中指出,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提出了一個又一個的救國方案,但都未能把中國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苦難深淵中解救出來。而年輕的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無產階級革命政黨,很快就創造性提出了應以反帝反封建的國民革命來“解放被壓迫的中國民族”,把國民革命作為在中國開展共產主義運動最初階段的中心工作,從而指明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攻方向。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中明確指出:“我們的使命是以國民革命來解放被壓迫的中國民族,更進而謀世界革命,解放全世界的被壓迫的民族和被壓迫的階級。”從中共一大到中共三大,經過反復探索,對于革命任務,中國共產黨終于完成了認識上的轉變,促進了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建立和國民革命的興起,中共三大成為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創建時期進入大革命時期的里程碑式的重要會議。

紅色尋蹤

兩份文件互相印證“至少40名代表”的說法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卜松竹)在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中,有一面紅色的弧形墻壁,上面掛滿了中共三大代表的照片、簡介。中共三大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一次重要會議,當時到底有多少位代表參會呢?

記者在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的基本陳列中了解到,中共三大召開前,中共中央以“鐘英”為代號,指示各地大致從每十名黨員中選派一名代表,前往廣州參加大會。結合共產國際代表馬林的筆記、與會代表回憶等資料,推斷出中共三大代表至少有40名,其中可查實姓名的有38名。他們來自全國各地,當中最年長者46歲,最年輕者21歲,平均年齡為29.8歲,有工人、知識分子、軍人,還首次有女性代表參會,具有廣泛的代表性。

那么,“至少40名代表”這個判斷究竟是怎樣得出的?在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內的展品中,有一份由馬林匯報、最早詳細記錄中共三大選舉結果的德文報告(復印件),與瞿秋白記錄的大會選舉結果(復印件)并列擺放在一起。當時馬林對中共三大情況做了詳細記錄,并于1923年6月25日向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工會國際和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東方部遠東局匯報中共三大的召開。在報告中,馬林詳細標明9名中央執行委員的票數,其中得票最多的是陳獨秀40票。同時期記錄選舉情況的還有中共三大代表瞿秋白,1929年,他所作的《中國共產黨歷史概論》中對第三屆中央委員的選舉結果也有比較詳細的記錄,內容與馬林的報告完全吻合,互相印證。

由于中共三大并沒有完整的名單留存于世,此前史學界傳統的說法是“30多名代表”。“至少40名”這個說法體現了近些年來的研究成果,而更完整的中共三大代表名單還需要繼續搜集歷史材料。

統籌/何超、麥藹文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卜松竹 通訊員:段瀾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王維宣、莊小龍 實習生:王開來設計統籌/徐錦昆漫畫/陳希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張影

標簽:

上一篇:每日消息!洛陽陪產假規定(洛陽陪產假國家規定2020)
下一篇:最后一頁
概念
平臺
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