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長安CS95及江淮瑞風S4 1.5T+CVT怎么樣

2023-06-20 06:24:26 來源:互聯網

網絡上曾經流傳過這樣一句話“喜歡一個人,始于顏值,陷于才華,忠于人品,癡于肉體,迷于聲音,醉于深情”。戀人之間產生火花,往往都是從看對眼開始的。在這個看臉的年代,喜歡一臺車,又何嘗不是如此。現在我們買車,選擇真的是太多了,一臺車縱使機械素質再優秀,駕乘品質再突出,沒有好看的外觀內飾,在茫茫車海中,我們根本就不會去關注它。老款的長安CS95,就是這么一款被顏值耽誤的車產品,開過的人都對它的機械素質稱贊有加,看到它的外觀內飾,卻只能說聲抱歉。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個事實,長安顯然是知道的。所以,距離老款CS95上市剛剛滿兩年,經過重新設計的中期改款CS95就以一副嶄新的模樣,來到了我們的面前。

外觀有爭議,內飾夠豪華

雖說模樣是嶄新的,但是大家對于這臺新款CS95最大的爭議卻依然還是外觀。前臉造型夸張的大尺寸進氣格柵無疑是爭議的聚焦點,當我第一眼看到實車時,目光也難以避開這個兇悍的大嘴。

新款CS95的設計思路很明確,就是往豪華的方向去做,改變老款車型與時代脫節的形象,但是中期改款車型又很難去改動車架和鈑金零件,A、B、C、D柱的位置,前后翼子板的形狀,基本都是固定的,要在相同的底子上做出完全不同的味道,只能從前后保險杠、燈具和一些裝飾件上想辦法。新款CS95的側面,是我認為改動最為成功的部分。特別是白色配色的車身,用上了熏黑車頂、熏黑后視鏡,搭配車身同色的輪眉和19寸多條幅輪圈,又有超過4米9的車身和超過2米8的軸距,整個側面看起來頗有林肯領航員的氣勢。尾部的變化則比較穩妥,緊跟潮流用上貫穿式尾燈,再加兩個L型紅色反光片和一條貫穿式的鍍鉻條與前臉呼應,保持設計的整體感。

和新款CS95接觸了兩天,習慣了前臉的視覺沖擊之后,我認為它的外觀還是可以收貨的。比老款更豪華、更有城市氣息、更像一臺201x年推出的車,它肯定是做到了。至少現在,我會愿意去想象擁有它時的場景。

新款CS95的內飾接受起來就容易得多了,和外觀一樣,內飾強調的還是豪華的感覺,大量皮質、鍍鉻飾板、高光飾板恰當的堆疊帶來了良好的視覺感受,實際上用手去摸,大部分用料也有良好的手感。新造型方向盤的使用可以說是點睛之筆,猶如女人上了顏色恰好的口紅,氣質有了明顯的提升。擋把區域的設計更是深得我心,設計師用一道優美的弧線將車輛的控制權統統攬入駕駛員的懷中,坐在駕駛座,掌控一切的滿足感隨之而來。

盡管為了這道優美的弧線,放手機的位置不得不被藏進扶手箱的縫里,造成取放手機不方便,開車時右手也無法一邊把著方向盤一邊靠在扶手上,但是我認為這些犧牲是值得的,因為老款的CS95從來都不缺實用性,形象,或者說是設計感才是它的短板,補齊短板,才是新款車型最重要的任務。

機械部分變化不大,底盤素質依然突出

根據隨車的項目工程師介紹,新款CS95在機械層面最主要的變化是優化了傳動,改善發動機與變速箱的匹配,以降低油耗。同時,根據老款車主的反饋,新款CS95改善了剎車的腳感,解決了剎車后段較硬的問題。

實際開上新款CS95,你并不會感覺到它和老款有什么明顯的差別。新款CS95沿用了老款的動力總成,2.0T藍鯨系列發動機技術參數沒變,最大功率還是171千瓦,最大扭矩還是360牛米,與之匹配的還是我們熟悉的愛信6AT變速箱,只不過現在這套動力已經能夠滿足國六排放標準了。放在這個價位的產品中,這套動力總成幾乎沒有什么可以挑剔的,動力充足,變速箱又聰明又平順,動力體驗并沒有因為排放標準的升高而降低。配合上柔順的轉向和良好的駕駛視野,新款CS95仍然是一臺輕松易駕的大車。

底盤,依然是新款CS95相比競爭對手最大的優勢所在。即使新款CS95除了最低配之外的車型全部都用上了19寸輪圈,底盤的行駛質感也沒有被破壞,柔韌厚實的底盤面對大大小小的顛簸都能處理得特別得體,走爛路、跑高速時底盤的穩定感會讓人感到特別安心。要不是這次試駕車用的四條優科豪馬GEOLANDAR SUV系列輪胎在靜音方面的表現比較一般,行駛時車廂內的氛圍真的稱得上是非常舒適。

賣點不少,槽點不多

除了出色的機械素質,中期改款后的CS95還有不少的賣點,包括從老款延續下來的實用的三排座空間、可大范圍調節的第二排座椅、良好的座椅舒適性,還有新款新增的IACC集成式自適應巡航、自動泊車等亮點配置。更重要的是,新款CS95在擁有LED大燈、360°全景影像、行車記錄儀、無匙進入、一鍵啟動、仿皮座椅、主駕電動座椅、12.3英寸中控大屏、車聯網、語音交互、自動空調等標配配置的前提下,售價下探到了16.59-21.39萬元,6月30日之前購車還能享受1萬元現金優惠,配置和價格相當誘人。

想來想去,除了有爭議的外觀和不知道改善得怎樣的油耗,新款CS95可能也就剩下7座狀態下尾箱較小和中控屏反光、沾灰這兩個明顯的槽點了。7人出行時,新款CS95的尾箱也就只夠放兩個登機箱,第三排的靠背還要稍微調直一點遷就行李的空間,考慮到它的車身尺寸,這樣的表現著實是不應該。而中控屏反光和容易沾灰沾指紋則是個比較掉檔次的失誤,雖然對實用性影響并不大。

重新出發,滄海桑田

這次中期改款,長安補齊了老款車型形象上的短板,延續了原有的優勢,并且為新款CS95提供了誠意滿滿的配置和價格,以低姿態重新加入7座SUV市場的競爭。如果你能接受上面提到的那些問題,新款CS95肯定是非常值得推薦購買的,它的底盤質感、舒適性和實用性完全配得上它的價格。

然而,和兩年前截然不同,現在的7座SUV市場早已不是藍海,消費者的需求在下降,而參與競爭的車型又在增加。再加上合資品牌價格的不斷下探嚴重壓縮了自主品牌15萬元以上車型的生存空間,2019年前兩個月,直接競爭對手廣汽傳祺GS8一共也就賣出了3000多臺,新款CS95要面臨的困難,恐怕只多不少。

國內SUV市場剛開始爆發,江淮就以瑞風S2、S3兩臺車,在十萬元級別小型SUV市場站穩了腳跟。不過時至今日,兩位老將的競爭力就顯得有些不足,于是瑞風S4就順勢而生了。

關注這款車的網友,可能已經看過我們早前的出品(瑞風S4 1.5T+6MT首試: 叕是年輕人的第一輛SUV?)。不過在上市之初,你僅能購買到1.6L+CVT及1.5T+6MT兩個版本,也就是說你想要自動擋吧,動力太肉;想要動力好,手動擋又太麻煩。而承諾的1.5T+CVT這套最佳的組合,終于在最近開始逐漸到店了,此次我試駕的就是這款“黃金動力”總成。

江淮玩的“套娃”

轉到車尾,平行的“貫穿式”設計更適合尺寸寬大的車型,放在瑞風S4身上會顯得有點不夠大氣。而自從江淮跟大眾扯上關系后,像“我們在學習大眾的生產標準”已經成為江淮對外宣傳的標準口徑了。所以猜測一下,瑞風S4這套全新的設計語言,日后應該會成為江淮自己的“套娃”模板。

內部的重點是CVT

特別是智能語音加持下的中控系統,憑借本地化的優勢以及與科大訊飛的合作,好用程度足以讓我擺脫手機,而這也是現階段合資品牌很難做到的。

既然說到機械素質,那就肯定要說說這次試駕的重點——1.5T+CVT動力總成。1.5T發動機最大功率110kW,最大扭矩210Nm,變速箱則是由邦奇提供的CVT,發動機賬目數據上不算太猛,相比較于之前的1.6L+CVT版本,則提升不少。

對于之前的1.6L版本,我印象只有兩個字,一是“順”;二是“肉”。在采用了數據更猛的1.5T,并搭配口碑一般的邦奇變速箱,我的最大的擔憂不是動力夠不夠,而是匹配好不好。好在,這次的試駕并沒有讓我失望,江淮瑞風S4上這套1.5T+CVT的動力總成,調校水平可以滿足大部分人的用車需求。

單純地從日常行駛來說,這套動力總成的儲備是足夠的,中低速行走過程中,變速箱響應快速,渦輪遲滯也不明顯,開起來得心應手。只是在市區跟車的過程中,如果你開啟了自動駐車,車輛停穩后再起步,偶爾會出現轉速先上升然后動力才接入的情況,在搭配邏輯上還有進步空間。

至于底盤質感,前麥弗遜后扭力梁的懸掛構造,導致了瑞風S4車尾對于顛簸的過濾得不夠細,許多余震會通過硬薄的座墊傳遞到后排乘客的屁股上,整個底盤有韌性,但還沒達到“德味”的完美。

不過這個級別車型在成本限制的情況下,想做得均衡其實并不易。例如CS35 PLUS在通過同樣的爛路時,它的舒適性絕對是最好的,但江淮瑞風S4也有自己的優勢,皆因取舍的不同。前者軟后者硬,而瑞風S4的底盤就如名稱里的“S”一樣,是偏Sport偏硬的,在高速上體驗更好,這一點,我們下面細說。

高速上,江淮S4中低速區間的動力儲備足夠,在100km/h的區間以下,只要你深踩油門,動力就可以立馬銜接上。但終究是小排量渦輪增壓,在100km/h往上的速度區間,你深踩油門后需要耐心一些才行。

NVH方面,坐在車內,發動機的聲音不算擾人,CVT變速箱在急加速的情況下,聲嘶力竭則有點煩人,同時受限于SUV造型,100km/h以上時速A柱風噪明顯,加上較大的胎噪(罪魁禍首是朝陽輪胎),綜合來說江淮S4的NVH表現一般。

高速工況下,瑞風S4偏硬的底盤弱化了小型車+瘦高造型的弊端,整車的貼服度不錯,后排乘客的屁股也不會受到路感的滋擾,舒適度較市區更好,再加上動力響應不錯,真有點德系車的穩妥感,從主觀感受上來說,我更愿意開著瑞風S4跑高速。

這次試駕我先將平均油耗清零,駕駛了150公里,跑出的純高速機顯油耗為8L/100km,這個數據雖然沒有結合到實際加油量來精確計算,但是應該也不會有太大的誤差。這個成績相比于某些合資品牌的確有點偏高,這也是目前自主品牌的弱項所在,配置有了,質感有了,機械素質這個重中之重尚需努力。

總結:市場競爭激烈

試駕完畢,江淮瑞風S4的綜合表現在我腦海里化為一個詞語——“穩妥實在”。作為一臺小型SUV,它個性可能不鮮明,但不錯的機械素質卻足以讓它成為一臺稱職的家用車。

標簽:

上一篇:當前訊息:讓兩岸青年傾聽彼此真誠的聲音
下一篇:最后一頁
概念
平臺
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