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峰回路轉?美國院士稱初步復現Dias團隊的近常壓室溫超導研究
今年3月,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的Ranga Dias團隊宣布,他們研發出一種“镥-氫-氮”的三元材料,在約20.6攝氏度的室溫和10kbar(約相當于1萬個標準大氣壓)的壓力下實現了該材料的超導性能。然而,這一實驗卻始終無法得到其他實驗室的復現,更有學者(如南京大學聞海虎團隊)直接發表文章“證偽”Dias的結論。而Dias本人也陷入了學術不端的指責當中。
(相關資料圖)
但近日,Dias的支持者,國際高壓領域著名專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Russell Hemley宣稱,他們使用Dias團隊的材料,初步復現了Dias團隊的近常壓室溫超導研究。他還指出,其他團隊之所以沒有復現出實驗,是因為樣本制備不當。
Russell Hemley院士
6月9日,Russell Hemley團隊在預印本平臺Arxiv發表題為《Evidence for Near Ambient Superconductivity in the Lu-N-H System》的文章,聲援Dias備受爭議的室溫超導研究。
該文章聲稱,Russell Hemley和他的同事對Lu-N-H材料進行了電輸運測量。實驗數據顯示,該材料在接近室溫時得到的Tc值及其壓力依賴性,與Dias團隊先前報道的十分接近。
Hemley團隊這次用于實驗的Lu-N-H材料樣本由羅切斯特大學小組(也就是Dias的團隊)制備。他們將該材料放在金剛石壓砧(Diamond Anvil Cell, DAC)中進行測量,正如Dias團隊所做的那樣。實驗地點在伊利諾伊芝加哥大學的實驗室和阿貢國家實驗室分別獨立進行。
此外,Hemley的這篇文章重點回應了南京大學超導物理和材料研究中心聞海虎團隊對Dias室溫超導的“證偽”。
聞海虎教授
此前,聞海虎團隊Nature發表題為《Absence of near-ambient superconductivity in LuH2±xNy》的文章,聲稱這種材料的零電阻行為和完全抗磁性并沒有被成功復現,這表明在該生長條件下的同種材料LuH2±xNy,在低于40.1 GPa 的壓力下,并不存在近室溫超導。針鋒相對地駁斥了Dias所謂的近常壓室溫超導。
但Hemley在本次研究中回應稱,聞海虎團隊合成材料的方法與Dias所使用的方法有出入,因此沒能成功合成出超導材料。他在文章中指出:“成功合成超導材料強烈依賴于樣品制備的詳細信息,需要進一步研究和優化這些程序。”
換言之,Hemley是在指出合成Lu-N-H超導材料的困難程度,這是大部分團隊復現Dias實驗失敗的主要原因。Hemley文章還嘗試討論了為什么“合成方法不同就會導致樣品發生“變異”,因而顯示不出超導性”。
Russell Hemley教授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英國愛丁堡皇家學會通訊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名譽教授,美國著名地球物理學家、固體物理學家和物理化學家。
他的研究領域包括:材料的高壓性質與高壓誘導相變;百萬大氣壓下氫的轉變;新型超硬材料、超導體和磁性材料的實驗合成與表征;第一性原理計算對高壓材料的預測;地球和行星內殼模型;化學氣相沉積法制備單晶金剛石;高壓實驗方法與分析技術的發展。
Hemley教授此前就一直與Dias團隊在超導材料研究上有過諸多合作。他也一直是Dias團隊的支持者之一。這次Hemley教授在預印本上刊出文章支持Dias,并且反駁了南京大學聞海虎團隊的證偽結論,其實驗可信度還有待學界進一步驗證。
而這場室溫超導的爭論走向如何,我們則當拭目以待。
標簽:


“快手村BA”貴州站直播總觀看人次超3億,相關話題總播放量4.5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