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堂DIY體驗課,帶同濟師生走近玉雕技藝……
(資料圖片)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如何秉持熱情,代代傳承,也是無數中華兒女的時代命題。為了讓非遺技藝來到年輕人身邊,6月13日,“指尖造物”上海楊浦非遺節系列活動在同濟大學德文圖書館啟動,邀請師生現場體驗琥珀蜜蠟的制作工藝,與非遺藝術來一場親密接觸。
砂紙輕輕摩擦,手中原石逐漸光滑。中午十二點半,在同濟大學的活動室內,師生們表情嚴肅,全神貫注,正在體驗“琥珀蜜蠟”的diy制作工藝。而指導老師,正是楊浦區非遺項目“玉雕”的代表性傳承人,朱喜偉。
在大家指尖造物的過程中,一塊塊蜜蠟從原石到成品,歷經“蛻變”,玉雕這門中國古老的傳統技藝,在潛移默化中給大家帶來了美的享受,與工匠精神的傳承。“玉雕是我們中國的一門傳統技藝,但以前我從沒有這么系統地了解過它。這還是我第一次聽專業老師講解,親手體驗了一把,確實受益匪淺。如果下次還有這種機會的話,我想繼續參加?!庇袑W生告訴記者。
“非遺高校行”,是楊浦區的文化品牌活動,發起自2012年,曾先后在上海財經大學、同濟大學等多所高校開展,旨在充分利用楊浦的百年高校資源,把多姿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在高校師生面前,豐富廣大師生的校園文化生活。與此同時,對一眾非遺項目來說,這也是一個更大的舞臺,推動非遺技藝走進年輕人,展現經久不衰的魅力與風采。
“我們非常需要新鮮的血液加入到非遺傳承中來。”朱喜偉說,“以前在開展非遺授課活動時,我們能明顯感到,很多中老年人對非遺的熱愛更傾向于愛欣賞作品,而非親身嘗試。但在進入同濟大學后,我們看到了同學們朝氣蓬勃的面貌,和對傳統工藝的熱情,真讓我們眼前一亮。‘非遺進校園’將成為我們的長期活動,歡迎更多年輕人參與進來,愛上非遺,這也是對文化傳承最大的幫助?!?/p>
此外,現場還開設展覽,栩栩如生的市級非遺“面塑”的卡通真人像面花,已連續參加五屆進博會的市級非遺榮慶堂中藥香囊,還有剛剛參展上海旅游產業博會的海派玉雕精品……無數非遺項目走到師生身邊。
本次活動由楊浦區文化和旅游局、同濟大學圖書館聯合主辦,楊浦區文化館、同濟大學德文圖書館承辦。非遺在保留傳統技藝的同時,也在為當代文化創新和發展貢獻著力量。據悉,楊浦區文化館將與德文圖書館攜手,致力于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不斷掀起“中國風”熱潮。下一步,“指尖造物”系列體驗活動還將繼續在同濟大學德文圖書館開展,鼓勵師生體驗非遺技藝的樂趣。
上觀號作者:上海楊浦
標簽:


試車日志 | 大后排的體驗才最完美 體驗領克09亞運行政版大五座 天天新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