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觀點:中共中央秘書處機關舊址紀念館對公眾開放 帶觀眾重回崢嶸歲月

2023-07-01 09:30:2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共中央秘書處機關舊址紀念館1日起對公眾開放?!£愳o 攝

中新網上海7月1日電 (記者 陳靜)修葺“如舊”的中共中央秘書處機關舊址紀念館(下稱:舊址紀念館)1日正式對公眾開放。約一百件圖文、音像資料,生動述說著那段驚心動魄的紅色歷史;利用裸眼3D技術打造的《中央文庫》沉浸式黨課,豐富了展覽的觀賞性和展陳效果。

舊址紀念館對外開放消息一經傳出,便吸引了眾多民眾的關注。據了解,當日預約早已滿額。一早,參觀者便陸續前來,館外廣場上拍照者絡繹不絕。


(資料圖)

當年,為防止巡捕搜查,房間被布置成單人間,生活用具一應俱全,對外登報聲稱招租給不相識的人?!§o安區新聞辦 攝

張越霞生前用過的皮箱和繡給女兒的肚兜。 陳靜 攝

位于上海靜安區的舊址紀念館是一幢坐北朝南的兩層石庫門建筑,房屋始建于20世紀20年代,磚木結構,有著紅青相間的清水磚外墻,紅磚飾線門楣,巴洛克式觀音兜形式的山墻。記者看到,沿街的東立面裝飾極為考究,外墻細部有西洋建筑的裝飾要素,懸挑陽臺有雕刻精細、極具中國韻味的木欄桿。

中國共產黨從誕生起就伴隨著繁復的秘書工作。1926年7月,中共中央秘書處在上海成立,1927年11月,中共中央秘書處租下戈登路文余里1141號(現江寧路673弄10號),供當時中央領導閱辦文電和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1930年至1931年6月這里曾是中共中央秘書處機關的秘密辦公場所。

中共中央秘書處史料陳列展帶人們走進中共中央秘書處的一段崢嶸歲月?!§o安區新聞辦 攝

中共中央秘書處機關舊址紀念館陳列展向人們講述了當年的故事。 靜安區新聞辦 攝

幾經確認后,中共中央秘書處機關舊址保護工作啟動;2017年,中共中央秘書處機關舊址保護利用工作被列入“上海市迎接建黨百年‘黨的誕生地’發掘宣傳工程”。2018年,相關方面對舊址進行搶險性加固工程。在此后的在保護修繕工程中,施工方修繕以歷史考證為本,遵循“修舊如舊、最小干預”的原則,最大程度恢復建筑的歷史原貌,提升了文物價值。

據了解,本次籌展得到了革命先輩后人的大力支持,據悉,廂房內,桌上所擺放的眼鏡是張紀恩先生生前所使用過的,展柜中所展示的衣物亦是他生前所使用過的。這些都是由張紀恩的后人無私捐贈的。當年,中共中央秘書處工作人員張紀恩化名黃寄慈,對外稱自己是“小開”來上海居住求學,租下了文余里1141號,并和妻子張越霞住在一樓。記者看到,廂房內同樣陳列著張越霞生前使用過的物件。

就是在像這樣的石庫門廂房中,中央文庫建立了。中央文庫保管了中國共產黨自成立起至1933年黨中央撤離上海期間的2萬多份珍貴的機密檔案文件。據介紹,在歷任文庫保管人及其親屬接力守護下,這些文件資料的妥善保存下來。

在中共中央秘書處史料陳列展上,記者看到,在張越霞生前長期使用的小皮箱旁邊,有一個繡著英文單詞“merriness”的白色肚兜。中共上海市靜安區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靜安區黨史學習教育專家講師團成員郭曉靜告訴記者,這是張越霞被捕入獄后,在獄中為自己出生不久的女兒親手刺繡的肚兜,“merriness”意為愉快、快活,表達了她對女兒的思念與期盼之情。

作為籌建工作的主要參與者之一,郭曉靜給記者講述修繕過程中的故事:舊址內部的原馬賽克地坪圖樣細致且繁復,但缺失和損壞情況嚴重。為確保修復效果,修繕團隊派遣技術人員前往廣東、江西等多個省份進行馬賽克實地取樣,并邀請文保、建筑等方面的專家多次“會診”,最終確認了最為匹配的馬賽克。

這位多年從事黨史研究的專家表示,舊址紀念館全方位、全過程、全景式展現了中共中央秘書處在上海的奮斗歷程,系統介紹了黨的秘書工作的發端和成立,在“白色恐怖”下的堅守和發展。先輩們重視檔案保護的深遠目光,用生命保護珍貴文檔,對中國革命勝利的堅定信心,令人深深敬佩。(完)

標簽:

上一篇:當前快訊:中非共商貿易投資合作 現場簽約262億元
下一篇:最后一頁
概念
平臺
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