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孩子,寧可讓他“野”一點,也不要太乖
養孩子,寧可讓他“野”一點,也不要太乖
當父母的,都希望有個乖巧、聽話、懂事的孩子,不想孩子太調皮、淘氣、“坐不住”,惹是生非,因為,這樣的娃帶著實在是太費媽了?
但其實,孩子太乖,不一定是好事。
(資料圖)
01.孩子太乖,并不是好事
知乎上有這么一個問題:“那些從小就非常聽話的乖孩子,長大后怎么樣了?”
有個高贊回答是這樣的:
我就是那種“從小就很聽話的孩子”。現在的我,情緒特別敏感,特別在意別人的眼光和評價,完全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精神上,郁郁寡歡很多年,討厭人多的場合,害怕和家人呆在一起,有抑郁傾向。
還有一個叫小林的人,講了自己的故事。?
他說自己從小就是父母眼里、別人口中的乖孩子,性格溫順,非常聽話,成績也很好,考上了一所985大學。
畢業之后,他順從父母的心愿,回到家鄉考了公務員,過上了安穩的日子。
但事實上,這樣的生活并不是他想要的,他說每天早上起來就看到了人生的盡頭,對生活一點期待也沒有。尤其是在朋友圈看到那些留在大城市的同學生活的豐富多彩,那種挫敗感就更強烈。
有一天,他終于鼓起了勇氣,跟父母說想離開體制內,去外面闖一闖,話還沒說完,就被父母一頓大罵,說說不知道好歹,多少人擠破了頭想要這樣的工作,他卻身在福中不知福。如果小林敢辭職,就跟他斷絕關系。
當然,小林最終也沒有下得了狠心辭職,自己出去闖一闖,因為他已經沒有了孤身出去闖蕩的勇氣,對外面的世界,有了恐懼之心。只能像以前一樣,繼續做一個聽話的孩子,乖乖留在父母身邊。
所以,所謂的“乖”孩子,其實是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依靠壓抑自己,迎合別人來獲得他人的認可。時間久了,他們就會慢慢失去自我,形成“討好型”人格,長大后也容易出現心理疾病。
所以父母不要對孩子說“你要聽話。不聽話,爸爸媽媽不喜歡你,不要你了”之類的話語,我們養育孩子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讓他們活出真實的自己,成為他自己。
02.孩子野,其實是在釋放天性
美國一項研究發現:童年時表現得“非常頑皮”的孩子,在他們成年之后會表現出充滿活力、富有激情、有主見、富有洞察力、善于與人交往、敢于迎接挑戰等性格優勢,在社會上更有作為。
馬云小時候特別調皮,讓父母很是頭疼。他天性好動,坐不住,學習不上心,經常逃課,愛闖禍,喜歡打架,受到學校多次處分。有一次打架他縫了13針,父母只好給他轉學,希望他能安分些。
當時,無論是家人還是老師,認為他不好好讀書,頑劣叛逆,愛打架,將來一定沒出息。然而家人和老師們只看到他野的一面,卻沒有看到他堅韌不服輸、做事有魄力、敢于擔當的優點。這在他后來的創業過程中,做到別人所不能及的事情,與他年幼時的性格形成分不開的。
兒童心理學發現,兒童對一切感到新鮮和有趣,是因為他們正處于認識世界的階段,表現為好動、探索欲強的行為特點。孩子“野”,恰恰是在釋放自身的天性,這有助于孩子成長。
所以父母養育孩子,要允許孩子野一點。“野”一點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敢于表達真實的自己,并且敢于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
家有“野”一點的孩子,父母別把“野”當作缺點,不要過度限制和打壓孩子,保護好孩子的天性最重要。父母只有尊重和呵護好孩子的天性,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03.養孩子讓他野一點,讓孩子成為他自己
那么,父母怎樣抓住0-6歲這個重要階段,把孩子培養得野一點,讓他們自信、勇敢、有主見,有創造力呢?你可以試試這么做。?
①要多回應和擁抱孩子,給他足夠的安全感。
0-2歲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時期。作為媽媽,一定要滿足孩子的需求,對孩子有求必應。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容易產生自我懷疑和自卑,試圖從別人身上尋找安全和信賴,長大后容易失去自我。
所以在孩子玩耍、微笑、睡覺、哭鬧的時候,媽媽要給他回應,多愛撫和擁抱孩子,不能按照大人的想法要求孩子聽話、乖。孩子只有獲得足夠的安全感,才能發展出自尊、自信和自強。
②不要總替孩子做主,讓他學會自己選擇。
2-4歲是孩子人格發育的關鍵點。這個時期,當需求得到滿足,孩子就會獲得自主感。所以父母可以盡可能多地給孩子提供做決定和選擇的機會,比如讓孩子自己選擇穿衣、吃飯,和誰一起玩,怎么玩。
讓他在不斷地選擇中,遵從自己的內心,明白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③不要給孩子太多的限制,允許他試錯。
4-6歲孩子對世界充滿好奇心和探索欲。這個時期的孩子愛拆東西、搞破壞,對感興趣的事情特別專注。比如,洗衣機轉動時,孩子會樂此不疲地盯著看,以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如果父母一味要求孩子聽話,會影響孩子探索欲和創造力的發展。
這個時期,父母不要給孩子太多的限制,鼓勵他勇敢嘗試,允許孩子“野”一點,允許他試錯,走彎路,在一定的規則范圍內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
正如紀伯倫在《致孩子》里所說:“你的孩子陪伴你,卻不屬于你。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靈魂。他們的靈魂屬于明天,屬于你在夢境中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所以,適當地允許孩子“野”一點,他們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標簽:


陳茂波:逾25家創科企業落戶或擴展在港營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