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半年全國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9279億元 財稅服務行業發展前景及市場投資
上半年全國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9279億元
(相關資料圖)
國家稅務總局相關負責人7月28日在“辦好稅收惠民事服務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上半年,全國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9279億元,為激發市場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積極支持。稅務部門將新出臺和優化一批“便民辦稅春風行動”措施,積極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上半年,全國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9279億元。國家稅務總局收入規劃核算司司長榮海樓介紹,其中,先后實施的兩批延續優化創新的稅費優惠政策5832億元,留抵退稅3167億元,其他政策280億元。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2-2027年中國財稅服務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策略分析報告》顯示:
什么是稅務服務?
稅務服務是政府和社會組織根據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在納稅人依法履行納稅義務和行使權利的過程中,為納稅人提供的規范、全面、便捷、經濟的各項服務措施的總稱。財稅服務的上游行業主要是計算機硬件設備制造業、網絡設備制造業和基礎軟件業等,下游客戶包括稅務機關、行業企業、財稅中介等,財稅服務行業位居產業鏈中游。
財稅服務行業發展前景及市場投資
我國財稅服務行業市場滲透率較低,市場空間還有很大部分沒得到充分挖掘,另外,在供給端,從業人員素質和稅務軟件體系也有待加強。另一方面,隨著我國稅收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稅收法律法規的不斷健全,未來我國企業將面臨更加復雜的稅收環境,我國企業財稅服務委托占比將逐漸提高,財稅服務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數字經濟蓬勃發展,以5G、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數字技術,在很多財稅服務行業應用場景將繼續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數據顯示,2023年5月,企業資產證券化產品共備案確認108只,新增備案規模合計1073.70億元。5月新增備案規模環比增長52.78%,同比增長77.76%。具體來看,5月份,債權類產品新增備案規模965.63億元;REITs類產品新增備案規模56.73億元;未來經營性收入類產品新增備案規模46.95億元。截至5月底,存續企業資產證券化產品2265只,存續規模19758.42億元,存續規模較上月增長0.62%。
目前,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中存在的最為突出的問題是,缺少數字化龍頭引領和社會化服務支撐。
工信部出臺了《助力中小微企業穩增長調結構強能力若干措施》,明確提出“科技成果賦智”“質量標準品牌賦值”“數字化賦能”中小企業。這次啟動的科技成果賦智中小企業專項行動和質量標準品牌賦值中小企業專項行動,以及前期已經開展的數字化賦能中小企業這“三賦”專項行動,是助力提升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組合拳”,是推動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在新的時代背景和趨勢下,必須借助智能財稅科技的力量,重構財稅服務產品和流程,重塑財稅服務機構對中小微企業的服務價值。
未來,隨著政府推動企業上云政策的實施以及整體數字化進程發展帶來的大數據、電子票據、云基礎設施等基礎技術及設施的成熟,中國財稅領域云端化、智能化的趨勢將持續發展,在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企業中普及,推動中國經濟增長。
財稅服務行業發展規劃
近年來,國家和各個地方積極出臺政策,匯聚各方力量支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一方面重新定義企業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一方面積極探索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提升產業鏈競爭力,為企業降本增效。隨著行業轉型進入深水區,越來越多的企業從內部管理需求出發,以智能財稅為切入點推動整體數智化建設。而稅務數智化作為規范經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再生資源加工企業的必然選擇。
“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了建立現代財稅體制的目標要求、主要任務和實現路徑,以更大的決心、更多的舉措,繼續深化財稅體制改革,讓科學的財稅體制成為優化資源配置、維護市場統一、促進社會公平、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保障,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財稅服務行業報告對中國財稅服務行業的發展現狀、競爭格局及市場供需形勢進行了具體分析,并從行業的政策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及技術環境等方面分析行業面臨的機遇及挑戰。還重點分析了重點企業的經營現狀及發展格局,并對未來幾年行業的發展趨向進行了專業的預判。
本報告同時揭示了財稅服務市場潛在需求與潛在機會,為戰略投資者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和公司領導層做戰略規劃提供準確的市場情報信息及科學的決策依據,同時對政府部門也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未來,財稅服務行業發展前景如何?想了解關于更多行業專業分析,請點擊《2022-2027年中國財稅服務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策略分析報告》。
標簽:


黃石市第二醫院:用好“加減乘”法,提質增效強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