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定要把群眾轉移到安全地帶”,吉林舒蘭竭力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受今年第5號臺風“杜蘇芮”殘余水汽北上和副高后部切變共同影響,吉林省多地遭遇持續強降雨。受災最嚴重的是舒蘭市。災情就是命令,全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當地黨員干部沖鋒在防汛救災一線,竭力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此前赴舒蘭市開原鎮、金馬鎮抗洪搶險過程中遇險失聯的舒蘭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駱旭東和舒蘭市人民武裝部政委周昆訓、吉林市水利水電規劃院高級工程師倪峰,于8月6日分別被找到,已無生命體征,因公犧牲。另外1名失聯人員——舒蘭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綜合二科科長、四級主任科員張郅昭仍在全力搜救中。
8月6日,舒蘭市各個水庫、主要河流水位開始回落,保持在安全運行水平。截至8月6日22時,本次強降雨造成14人遇難,1人失聯。
(相關資料圖)
永勝林場 36小時與全部失聯村屯取得聯系
“有村屯失聯,前方情況不明朗,雨勢太大,各種手段都聯系不上,急需掌握受困人員情況……”8月3日,猛烈的降雨襲擊吉林舒蘭。永勝林場是本輪最嚴重降雨區域,洪水在短時間內就沖毀了部分橋梁、道路和電力通信設施,多個村屯幾百名群眾的生命安全情況不明朗。為了探明前方情況,吉林市消防救援支隊重型水域救援隊頂著滂沱大雨挺進災區,并立即成立由14名黨員組成的先遣搜救隊突進災區展開搜救偵查工作。
一開始特種車輛還能緩速前行,不一會兒就出現了激流漫蓋的情況,救援人員只能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摸索相對緩流位置,利用繩索搭建繩橋,分組有序通過。“我們心里有股勁兒,一定要挺進災區,找到他們!”吉林市消防救援支隊特勤二站戰斗班長孟凡華說。
一個個斷橋被翻越,一個個激流被闖過,一聲聲報告也不斷傳來。“六滴村取得聯系!”“七滴村取得聯系!”“青松林場取得聯系!”衛星電話一次次傳來振奮人心的報告聲。通過近36個小時的不懈努力,先遣搜救隊與全部失聯村屯取得聯系。
金馬鎮 全鎮4870人及時撤出無一傷亡
洪水過后,金馬鎮原本堅硬的瀝青馬路已經裂開,許多大型農機被掀翻,還有不少房屋仍然泡在水中只露出房檐。舒蘭市金馬鎮是本輪汛情中受損較為嚴重的地區。氣象數據顯示,舒蘭市本輪降雨最大雨強3日19時出現在金馬鎮,小時雨強達到95.7毫米。“全鎮4870人無一傷亡,如果當時不及時撤出來,后果不堪設想。”金馬鎮黨委書記房海軍說。
金馬鎮地處拉林河畔,連日來的降水導致拉林河水位上漲,房海軍和干部群眾一直在拉林河水中奮戰,搭設木架子、堆沙包、堵潰口。然而水勢越漲越高,為保障群眾生命安全,結合雨情分析,舒蘭市決定對村民進行預防性轉移。
5日14時許,金馬鎮久勝村出現險情,部分受災村民因要照看家畜,固執留守,不肯撤離。吉林市公安局特警支隊組織突擊隊員挨家挨戶勸導說服,最終于17時40分許成功將受災村民50余人護送至臨時安置點。“擔心家里的牲口,舍不得……”“現在看多虧了村干部讓我們提前轉移,人在一切都可以重來。”村民說。“一會兒還要繼續把受災群眾轉移到更安全的地方。”金馬鎮副鎮長劉孟達露出了笑容。
特寫
斷橋上的“生命之索”
8月6日,在吉林舒蘭開原鎮新開村被洪水沖毀的斷橋上,吉林市消防救援支隊14名隊員架起“生命之索”,成功解救新開村最后一名受困村民。
洪水來襲,開原鎮新開村村民陸續轉移至安置點,但74歲的曲鳳霞因常年臥病在床,行動不便,成為新開村最后一名受困人員。為了解救曲鳳霞,吉林市消防救援支隊隊員就地取材,在坍塌的橋梁上搭設繩橋,成功將曲鳳霞從受困點轉移出來,運送至醫院救治。新華社供圖
8小時打通“供電之路”
5日3時許,舒蘭市供電公司金馬供電所黨員孫少輝和丁耀富帶好充足的備品備件趕往金聯線開展線路巡檢,為盡早送電消除故障。洪水過后,許多線桿線路已經七扭八歪,搶修現場出現多處樹木倒伏、淤泥堵塞、交通阻斷的情況。
搶修隊員連器材帶工具,每人平均負重50多斤,巡線路上滿是混著碎石塊的洪流和淤泥,一腳下去直到膝蓋,他們只能深一腳淺一腳地邁著蹣跚的腳步,碎石子貼著皮膚反復摩擦……脫下已經灌滿淤泥的鞋子,包扎好被磨破的水皰,這條日常巡視需要兩小時就能完成的線路,孫少輝和丁耀富走了8個小時。
8月5日13時11分,孫少輝合上了10千伏金聯線201號桿開關,實現了10千伏金聯線52號至201號桿一次性送電成功,21個臺區共2189戶居民恢復供電。
標簽:


全方位確保寄遞信息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