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藝評|貌似“復古”浪漫 實則求真求誠

2023-08-13 05:47:05 來源:新民晚報

被網(wǎng)友贊為“復古的浪漫”的結婚登報潮,近日復蘇風靡——95后、00后青年人熱衷在報紙上刊登結婚啟事昭告天下。細想之下,浪漫和儀式感在外,求真求誠才是內(nèi)核。

之所以稱其為“復古”,是因為在報紙上刊登結婚啟事,在中國20世紀二三十年代就流行過一波,最初由1912年國學大師章太炎42歲結婚時為自己登報,開創(chuàng)了中國人結婚登報的先河。


(資料圖)

圖說:章太炎的西式婚禮轟動一時 資料圖(下同)

但其歷史怕是更為久遠。早在英國伊麗莎白一世時期,莎士比亞與安妮·哈瑟維于1582年11月28日結婚的通告,是記錄在當?shù)亟虆^(qū)的宗教法庭文件上的。在1813年發(fā)表的小說《傲慢與偏見》中,貝內(nèi)特太太對賓利先生說,自己女兒結婚了但報紙寫得很不像樣……結合當時的社會狀況而言,說明此事在19世紀就已是英國貴族和富有鄉(xiāng)紳結婚時的習俗。一般市民如莎士比亞,通常是在地方民政機構和教堂結婚后,便宣告合法。

信息傳播,始終是伴著技術發(fā)展而革新。1439年德國古騰堡制造出第一架印刷機,一小時只能印刷200張紙,沿用了近300年。印刷書籍普及,讓越來越多的人學會讀書寫字。工業(yè)革命的來臨,技術大幅度提升。1846年美國費城建造了第一臺輪轉印刷機,促進了報紙時代的來臨。

而人類傳播信息的需要,早在古羅馬時期就通過每天張貼在公共廣場公告板上的《每日紀事》傳播,內(nèi)容不僅包括新法律的提出、公共節(jié)日的日期,也包括出生和死亡通告——其副本,以莎草紙傳抄的形式流傳于市民之中。

因而,早在20世紀之前,無論是傳播婚訊的情感需求,還是順應技術發(fā)展的潮流,選擇在報紙上刊登結婚啟事,成為社會精英的必選項。

之所以以20世紀為分界線,是因為近百余年是人類歷史上技術手段最突飛猛進的階段。從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機器取代人力,是為工業(yè)革命。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計算機和互聯(lián)網(wǎng)迅猛發(fā)展,是為信息革命。21世紀初至今,乃人工智能革命,機器都可能有自主學習意識……

前兩次革命是對人的體力的解放,而人工智能革命,據(jù)說可能是對人的智能的解放?但是,人的情感,無論是在古希臘、古羅馬時代,還是未來,都不會隨著技術發(fā)展產(chǎn)生質(zhì)變。所謂“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棱,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這首出自漢代樂府民歌《上邪》,至今通達人心。

“白紙黑字”這個成語,不僅僅是對印刷品的樣貌形容,更是意味著“板上釘釘”“證據(jù)確鑿”。這也就是網(wǎng)絡小說家也十分樂于把自己數(shù)百萬字的作品結集成冊、出書立傳。信息革命、智能革命,讓實變虛;但被虛包圍已久,就會覺得虛妄。這就是在評獎、評職稱、公證等重要信息環(huán)節(jié)中,需要原件的根本道理。結婚證還沒聽說有電子版——當然,也可能是在數(shù)字世界里,這張證用途太過單一。

在報紙上刊登結婚啟事,就是“白紙黑字”(或者紅字)的真,就是情感確鑿的誠。這一點無論是從19世紀的英國,還是到21世紀的全球各地,都是共識。這也是從一方面印證了一種集體無意識——白紙黑字的報紙,大概率比捕風捉影的網(wǎng)絡靠譜。但這也給我們提了個醒——假設進入智能革命,連人的智能都不一定受自己控制的話,那愛情的真與誠是否更不可捉摸了啊!(朱光)

標簽:

上一篇:電鍍污水處理一噸多少錢(電鍍污水)
下一篇:最后一頁
概念
平臺
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