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日歷丨“千磨萬擊還堅勁”的竹子在畫中長這樣→

2023-08-11 17:42:45 來源:央視新聞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資料圖)

……

鄭板橋(鄭燮)在詩中寫下許多關于竹的名句

今天一起認識他的畫作《竹石圖》

為竹作畫 為竹寫詩

他超愛!

四竿筆直的竹子倚石而立

筆墨濃淡間勾勒出

竹昂然挺立的氣勢

△《竹石圖》局部

疏密有致的竹節與竹葉間

自然流露著鄭板橋對竹的喜愛

來看這位竹子的狂熱愛好者

兩種愛的表達方式↓↓↓

方式一:為竹作畫 百看不厭

什么是真愛?

是所愛的每種樣子都不錯過

反復描繪也不厭倦

《蘭竹圖》《墨竹圖》《竹石圖》……

竹子的千姿百態都在鄭板橋的畫中

△《竹石蘭花圖軸》 上海博物館藏

△《蘭竹圖》 中國美術館藏

方式二:愛它就為它寫詩

只作畫太含蓄

喜愛之情要用文字表達才能直抒胸臆

鄭板橋還寫下了許多以竹為題材的詩作

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

—— 鄭板橋《新竹》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 鄭板橋《竹石》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 鄭板橋 《墨竹圖題詩

這些詩句多為題畫詩

詩與畫相結合

也是中國畫的獨特美學

“胸無成竹” 自成一體

竹石圖是歷代文人善畫的題材

約始于唐代

至北宋蘇軾、文同有較大的發展

但是鄭板橋不拘泥于前人的畫法 自成一體

在自己的畫作中

也cue過這兩位畫竹界的大前輩↓↓↓

在這幅《竹石圖》中

鄭板橋既表達了自己對蘇東坡的欽佩之情

又表達了自己追求個性風格

△款識:昔東坡居士作枯木竹石,使有枯木石而無竹,則黯然無色矣。余作竹作石固無取于枯木也,意在畫竹,則竹為主以石輔之。今石反大于竹,多于竹,又出于格外也,不泥古法,不執己見。惟在活而已矣。漸老年兄屬,乾隆甲戌重九日板橋鄭燮畫。

他表明自己畫竹石

不拘泥于古法

竹和石的篇幅也沒有定式

“惟在活而已”

而下面這幅《鄭燮仿文同竹石圖軸》

雖為仿文同畫竹

但是鄭板橋在題跋中很明確地指出

自己與前人創作理念的差異

△《鄭燮仿文同竹石圖軸》題:“文與可畫竹,胸有成竹。鄭板橋畫竹,胸無成竹。與可之有成竹,所謂渭川千畝在胸中也。板橋之無成,如雷霆霹靂,草木怒生,有莫知其然而然者,蓋大化之流行,其道如是。與可之有,板橋之無,是一是二,解人會之。燮又記。”

文同畫竹主張胸有成竹

而鄭板橋在畫中自題

鄭板橋畫竹 胸無成竹

他通過長年累月地畫竹

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

可能也只有

“舉世愛栽花,老夫只栽竹”的這種偏愛

才能孕育出來

竹石CP 太搭了!

竹與石歷來為文人墨客所喜愛

二者結合更是清雅倍增

不只在畫中

在眾多物件中都能見到這對CP的身影

△國家博物館藏

怪石與青花翠竹搭配

青白色釉為底

主打清新秀美

△犀角鏤雕竹石紋杯 故宮博物院藏

犀角雕刻的立體質感

讓竹與石相伴而生的畫面

在清雅之外更添古樸

△《廣繡竹石雙鳳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非物質文化遺產廣繡

讓湖石與竹的搭配

擁有了鮮艷的色彩 十分生動

以竹為題材的詩句、畫作廣為流傳

體現的不僅是這一形象備受喜愛

更是清高有節、堅韌不拔的精神

為人推崇

監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畢磊

文案丨楊瑾

視覺丨丁麗潔

技術丨湯沛

審校丨左中明

統籌丨劉瑩 帥鐘琴

特別鳴謝丨上海博物館 中國美術館 總臺上海總站 中國文物報社

責任編輯:賈宏偉

標簽:

上一篇:寧波歡龍電器有限公司(關于寧波歡龍電器有限公司簡述)
下一篇:最后一頁
概念
平臺
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