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遇到低谷,一定要讀這首禪詩,說盡人生哲理,令人豁然開朗
《莊子·盜跖》中有一段非常有名的句子:“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除病瘐死喪憂患,其中開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過四五日而已矣”。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段話告訴了我們一個殘酷的現實:人啊!高壽也不過百歲,中壽不過八十,低壽只有六十。別看我們每個人的一生看似很長,但除開生老病死這些憂患,其中能開口而笑的時候,一個月僅僅四五天而已。
不如意事常八九,正因為人生歡樂實少,憂患實多的殘酷現實,故而大家祝福時才常常用萬事如意、一帆風順等吉利詞。
可任誰都清楚,這僅僅是種一廂情愿的想法。
其實啊,人這一生,很多不如意,其根本緣由就是喜歡比。我們總是拿自己和別人比,比事業、比物質,比財富……
比來比去,別人擁有我沒有,就會產生羨慕的情緒,如若求而不得,就自然內心不會痛快,開始各種抱怨不幸福。
可你羨慕的人,他們是真正的幸福嘛?即便他們有更多的物質,更大的事業,沒準他們有更大的痛苦和煩惱呢!
《莊子·至樂》中就有說過:富有的人整天抓緊干活,積累了那么多的財富,卻不能盡數享用;高貴的人沒日沒夜的苦苦思索,怎么才能保全他們的權利和地位;那追求長壽的人整天處在怕死的憂患之中。
這些人他們該有多痛苦,而這種痛苦其實都來自于內在的匱乏,對金錢的匱乏,對名利的匱乏,對生命的匱乏。
而我們要是一直活在這種匱乏感的世界里,那注定是不會幸福的。因為這個世界上永遠有人會比你現在擁有的還要多,包括但不限于名利物質、情感境界。
幸福是什么?針對每個人的定義不一樣,梁實秋告訴我們“幸福與快樂,是在自己心里,不假外求”。
是啊,幸福不是別人說了什么,而是每個人自己去體會出來的。沒有不幸福的人,只有不知足的心。
人有時候很怪,不會去珍惜自己已經到手的東西,而是去追求得不得東西,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是瘋狂。所謂“欲壑難填”,欲望是沒有底線的。
殊不知,無止境地貪求外物只能使煩惱叢生,從而影響生活質量, 失卻 生命的燦爛以及平和愉悅的心境。
宋代無門慧開禪師就有一首禪詩,就告訴我們人生如何才能輕松自在幸福。
《頌平常心是道》
宋:無門慧開禪師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這首禪詩的意思很簡單:春來百花香,秋到月色美,夏日涼風爽,冬至雪花飛。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美景可以欣賞。如果心里沒有過多的欲望和雜念牽掛,那么每天都將是人間最好的時節。
這首小詩文字清麗脫俗、淺顯易讀,看似信手拈來的28個字,在那感受到季節的輪轉、景色的變幻的同時,也有一份禪意智慧流露其中。
這里的“閑事”,也就是耗費心智的事。“平常心”,指無刻意,不患得患失。
時節的好壞,美景的存在,與大自然中的四時輪轉無關,而是與欣賞這江山風月之人有關。人的心情不好,“閑事”想得太多,那再美的景色也只會變得凄涼。
而要是我們拋開世俗的名利欲望,則無論何時看何景,都是人間好時節。所謂“君能洗盡世間念,何處樓臺無月明?”便是此中之道。
當然,這并不是要我們不去追求,而是告訴我們不能強求,要平常心對待身邊之物,讓該來的就來,該去的就去,放下雜念,放下過多的欲望,做人不能為情緒掌控。
范仲淹有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若是外界的紛紛擾擾我們無法改變,那么你只要記住一點,那就是保持一顆平常心,以不變應萬變,從容應對,萬般自在,何其開心。
懂得平常心處世,明白越簡單越幸福,那么你的人生,煩惱就不會輕易跟隨了。
作者:長風文史
標簽:


基于合規管理下的企業醫院風險識評估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