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書 | 走進中國人的色彩美學空間_當前快看
傳統(tǒng)色彩名稱浩如煙海,而色彩文化更是伴隨著社會歷史的變遷以及中國人文化心態(tài)的變化,經(jīng)歷了漫長、復雜的更迭。近日,《制色:中國人的色彩美學》由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傳統(tǒng)色彩研究學者曾啟雄教授,畢三十年之功潛心鉆研古代東方色彩,通過大量的考察、記錄、實踐,聯(lián)結歷史和傳說、技術和材料、典籍傳承和東西方交流等,梳理中國傳統(tǒng)色彩文化的脈絡,追尋中華民族絢麗多姿的色彩文化,回溯中國人的色彩美學傳統(tǒng)。
《制色:中國人的色彩美學》
【資料圖】
曾啟雄 著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
全書以古典色彩為線索,從《本草綱目》《天工開物》《考工記》《爾雅》《詩經(jīng)》《博物志》《說文解字》《正字通》等古代文獻中溯源傳統(tǒng)色彩的表達,廣泛搜集古代漢語色彩詞匯,追尋色彩語言變化的痕跡,品讀中國人的色彩命名智慧。如“青”到底是什么顏色,藍最初是否只用來表示植物而非顏色;在古文獻里使用的最為頻繁的“赤”字和“朱”字,后來為何逐漸使用原本表示粉紅色的“紅”來表達紅色;玄并不是純黑色而是黑中帶紅的色相,在古文獻中也指涉天地初創(chuàng)時的狀態(tài);等等。
中國人對色彩的感覺極為敏感,這種敏感不僅體現(xiàn)在色彩的命名上,還體現(xiàn)在傳統(tǒng)色彩多變、含混、復雜的美學及文化意涵上,這與現(xiàn)代科學色彩理論有很大差別。作者在書中寫道:“于近代消失的千年色彩,并不全然是落伍、跟不上時代的,只是在現(xiàn)代化進程里,這些古老的色彩,來不及經(jīng)過反省或咀嚼,被暫時遺忘了而已。”本書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視野下,聯(lián)結古代社會生活、習俗、制度、歷史、文化等諸多面向,闡釋傳統(tǒng)色的意涵與中國人的色彩觀念。重新回顧和整理中國傳統(tǒng)色彩文化,不僅僅是對某種傳統(tǒng)色的發(fā)現(xiàn)、利用,更在于回復中國人對傳統(tǒng)色彩文化的心理認同感,恢復色彩文化自信。
跨越時空,物質常常受到消磨和損壞,我們憑借物質媒介所見到的傳統(tǒng)色,常常與它的本來樣貌有所偏差。而“大自然的植物均有色素存在,古代人們通過不斷嘗試,只留下有價值的部分,古代文獻便扮演了猶如銀行貯存資產(chǎn)的角色,靜靜地跨越時空,等候后人去提取利用。”以植物染色來表現(xiàn)傳統(tǒng)色,是從古籍的籠統(tǒng)文字中復原失落的千年絕色,更是一場與技藝消失時間的競賽。曾教授從中國傳統(tǒng)藥書、博物書中爬梳整理染色材料,并深入研究色彩和材料的關系、染色工藝的色彩表現(xiàn)和技術復原等。同時,結合實際染色的經(jīng)驗,以無數(shù)次“試誤”重回傳統(tǒng)染色時代,尋求天然染色材料與傳統(tǒng)技法的完美融合,還原中國傳統(tǒng)色彩之繁復與美。書中記錄了作者親自尋找植物、反復實驗的內容,他將這些傳統(tǒng)色彩染色的奧秘毫無保留地分享給讀者,為現(xiàn)代染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中國傳統(tǒng)色彩,在時間與空間里不斷變化,如今,我們很難以某種確定的樣貌去捕捉,也很難武斷地認定某種色彩就是傳統(tǒng)色,而只能依據(jù)相關的研究做出合理的推測。也許,這本書的價值不是讓你記住幾個傳統(tǒng)色彩的名稱,也不是與你探討傳統(tǒng)色彩文化,只是讓你與傳統(tǒng)色彩重新邂逅,喚起某些情緒,久遠而深刻的色彩記憶。
>>內文選讀:
香色(節(jié)選)
初春的北京,令人神清氣爽。春陽的光線,穿過槐樹葉隙,新綠葉片隨風婆娑起舞。慕名前往北大,在校園里閑逛,嗅到一股奇特香味,循著香味方向前進,發(fā)現(xiàn)了與桂花高矮類似的一叢樹,枝丫末端開滿了粉紫紅色的花朵。首次遇見,詢問路過學生,才知是丁香花,不由憶起兒時常聽的紫丁香歌曲。原來丁香的味道并不甜香,反而帶點淡雅的苦香,不同于一般常見的玉蘭花、含笑花、龍爪花、夜來香、桂花。
初識粉紫色的丁香花后,發(fā)現(xiàn)還有白花品種的丁香花。回臺灣后,一度誤以為丁香花是中藥中的丁子,比對中藥店買來的丁子,發(fā)現(xiàn)香氣大不相同,深感困惑。于是,由植物書籍展開搜尋,才知道丁子有許多別名,除了丁香,也叫作丁子香、支解香、雄丁香、公丁香等。中藥的丁子也帶有濃厚香氣,并分為公、母,產(chǎn)于南方。有別于生長在大陸北方的丁香花,丁子則是生長于南方的植物花萼,外表不易判別。此外,另在東京的某公園里,見過沈丁花,因為名稱也有個丁字,加上亦有優(yōu)雅香氣,差點又誤認了。
傳統(tǒng)色彩命名里,有許多同樣有“香”字的色彩名稱,乍看其名,很難理解到底是由什么植物材料構成,植物本身的香氣為何,抑或只是個泛稱。而其色相究竟為何?若能有原料上的說法支撐,或許就能掌握較正確的方向。另外,在許多古文獻中,發(fā)現(xiàn)有個色名叫作“秋香色”,如《紅樓夢》里出現(xiàn)五次“秋香色”: 第一回為“秋香色金線蟒大條褥”;第八回為“秋香色立蟒白狐腋箭袖”;第四十回為“一樣雨過天青、一樣秋香色、一樣松綠色、一樣就是銀紅色”;第四十九回是“秋香色盤”;第一零九回是“秋香色翻”。
前述之秋香色,大多是指纖維色彩。在《清史輿服志》二注中,則以秋香色表達皇帝穿著“禮服用黃色秋香色”。《清稗類鈔·服飾類》中記載:
香色,國初為皇太子朝衣服飾,皆用香色,例禁庶人服用。嘉慶時庶人可用香色,于車幃巾櫛,無不濫用,有司初無禁遏之者。
此處的秋香色,則較類似秋天的香色說法。香色的材料,因從古典文獻中找不到材料方面的線索,猜想沉香、丁香、丁子等香料都是可能的材料。不過沉香大都用作焚香的材料,價格昂貴,用于染色似乎有點浪費,因此推測可能性不高。最后,推測可能性較高的,就余下丁子了。但是丁子染出后,香氣是無法留住的,或可能在染色完成后,另外加放丁子在旁,使得氣味散發(fā)。而于北京見到的植物紫丁香和白丁香,尚未嘗試,暫時無法證實。
另外還有一種推測,白芝麻炒熟后磨成粉,香氣四溢,香色可能就是借用炒熟后的白芝麻粉末色相,相當于微焦的土黃色。此說色香味俱全,易于想象,相當實際,更與丁子的染出色彩吻合。但另有一說,香色是蜂蜜的透明蜜黃色,具有甜蜜蜜的蜂蜜味道,色彩也頗為類似。目前,仍不知香色的染色材為何。但無論是沉香、丁子,還是芝麻或蜂蜜,都有個色相上的共同點,即指向淡褐黃色或土黃色的方向。
雖未見于古代文獻記載,尚有一可能“候選人”是肉桂。若使用肉桂樹皮或枝葉熱煮,加上灰汁媒染,可染出茶黃色。肉桂染出茶黃色,其味接近白芝麻炒熟的香味,肉桂染后仍帶有香氣,唯材料難尋,大多作為料理使用或藥用而已。
目前中藥所使用的丁子,乃是公丁子之花蕾,而以丁子染色,亦是使用公丁子。以熱煮法染色,若用鐵媒染,可染成接近深黑的褐黃色彩;若用明礬媒染,則會得到趨近于黃色的褐黃色。丁子含有抑菌成分,也可提煉出丁子油,作為防腐劑,曾被調入歐美早期蛋彩壁畫顏料里。日本染色達人吉岡幸雄在其《日本之色辭典》里,提到丁子的芬芳,在中國古代是叫作“雞舌香”,漢代時期是被當作健胃劑、鎮(zhèn)痛劑、興奮劑的藥品,同時也是香料;之后傳至日本,在日本的正倉院,就收藏有丁子。吉岡幸雄也提及于室町時期出現(xiàn)的《源氏男女裝束鈔》里,就記載有濃煮丁子后,可染色,染出后的色彩帶有香味,叫作“香染”。因此,吉岡幸雄推測丁子染的淡褐黃色,就是香色。
在唐詩與宋詞里,亦曾出現(xiàn)“香色”一詞,但解讀上,可能是兩個字分開解釋的,意即兼具香氣與色彩之意,如:
〔唐〕陸希聲《梅花塢》里的“凍蕊凝香色艷新,小山深塢伴幽人”;
〔唐〕薛能《桃花》里的“香色自天種,千年豈易逢”;
〔宋〕張炎《紅情·暗香》里的“無邊香色”;
〔宋〕黃裳《牡丹其三》里的“香色兼收三月尾,聲名都壓百花頭”。
上述四詩分別是吟詠梅花、桃花、荷花、牡丹四種花朵的香氣,四種花綻放于不同時節(jié),詩句使用了“香色”的措辭。不過詩詞所使用的香色,單純從字義說明,到底是說分開的香與色的意思呢,還是有香有色之詮釋呢?很難得到肯定的答案。
除了出現(xiàn)在文學中,香色也出現(xiàn)于佛教用語,與干陀羅樹的記載有關。干陀羅是梵語(Gandhāra)的音譯,是指生長在南印度的干陀羅樹,用其皮染成赤黃或茶褐色,被當作袈裟的色彩。“干陀”之意為“香”,羅則是“遍”的意思,兩字合起來便是遍地香氣之意。用此樹皮染色,即為“香染”,染出色彩便稱為“香色”。干陀羅樹的樹皮,同時也是干陀羅香、安息香的原料,將樹皮煮后,染色的色相是黃茶褐色。
除了印度,日本御橋德言(御橋悳言)的《平家物語》里,亦有與干陀羅有關的記載,提及木蘭色與干陀色、丁子染。關于所記載的章服儀所解釋的香色,如下:
“木蘭一色此方有之,赤多黑少若干陀色。業(yè)疏四上同云。赤即木蘭所染微黑,即世南海干陀羅樹皮相類也……木蘭樹皮赤黑色鮮明可以為染,微有香氣……丁子染有色亦有香,香染,香色呈淡紅帶黃。”
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在木部附錄里也有關于干陀木皮的記載:“珣(楊珣)曰:按《西域記》云,生西國,彼人用染僧褐,故名。干陀, 褐色也。”
由上述記載,可知香色與茶褐色、黃色是高度相關的色相,所使用的原料可能是印度的干陀羅樹、丁子、肉桂等材料,至于染出色相均為茶褐色,且?guī)в邢阄叮蛟谝庀笊先菀茁?lián)想為使用了具有香氣的樹種。
氣味屬于嗅覺,色彩則屬視覺,香色結合了嗅覺與視覺,色彩學對于結合、跨越感官的感覺作用,稱為“共感覺”。香色一詞,已非單一感官的感知,最后呈現(xiàn)的,是所謂綜合性感覺的氛圍。比如文學詩詞中,所使用的香色是包含了文字、事件、記憶、色彩、物體造型、氣味,甚至是皮膚、溫度等等的“香色”,是綜合性的特殊色彩,很令人遐想的浪漫色彩。
標簽:
-
26
2023-06讀書 | 走進中國人的色彩美學空間_當前快看
傳統(tǒng)色彩名稱浩如煙海,而色彩文化更是伴隨著社會歷史的變遷以及中國人 -
26
2023-06山東2市發(fā)布最新人事任免! 熱門看點
濰坊市濰坊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接受滕雙興同志辭去濰坊市人民 -
26
2023-06世界通訊!螞蟻莊園小課堂今天回答 晨光有可能指示天氣嗎?
如今越來越多的朋友對螞蟻莊園小班今天的答案感興趣,小雞寶寶測試表明 -
26
2023-06康盛股份縮量三連陽,持有20日上漲概率較大,看回測數(shù)據(jù)!-世界熱議
數(shù)據(jù)顯示,康盛股份連續(xù)3天K線收陽,“三連陽”形態(tài)出現(xiàn),意味著后勢看


環(huán)球熱門:天天快播:臨泉縣第八中學:普法宣講進校園,法治教育入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