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今年首個高溫中暑氣象預報發布!高溫來襲,謹防熱射病、溺水等發生

2023-06-17 22:50:41 來源:瀟湘晨報

近期全國多地開啟高溫炙烤模式,6月15日,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發布今年首個高溫中暑氣象預報,較常年平均首發日期提早13天。今天(17日),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高溫黃色預警,北方高溫將覆蓋超200萬平方公里。

據中央氣象臺預計,此輪高溫天氣過程將持續至18日前后,是華北、黃淮等地今年以來范圍最廣、強度最強的高溫天氣過程,波及北京、天津、河北、山東等10余個省份,河北、內蒙古等部分地區將沖擊40℃,或打破歷史同期最高氣溫記錄。在6月17日、18日強度和范圍都會逐漸減弱,6月19日可能會有降雨出現,此輪高溫模式基本結束,不過端午前后,華北、黃淮仍有高溫天氣出現。

△6月16日,全國高溫中暑氣象預報。中央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圖


(相關資料圖)

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近年來極端高溫天氣日趨頻繁,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1901-2021年亞洲逐年氣溫距平圖顯示,2000年以后,亞洲地區氣溫逐年變高,而且偏高的程度在2010年以后更加明顯。同時,厄爾尼諾已經形成,也進一步推動全球變暖進程,帶來全球變暖新高峰。5月17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報告稱,受溫室氣體積聚和自然發生的厄爾尼諾現象影響,全球氣溫未來五年可能會達到創紀錄水平。

今年以來,氣溫變化較為頻繁,很多網友表示不知該怎么穿衣服,也有人提醒“更熱的還在后邊”。

△微博截圖

高溫天氣來襲,謹防熱射病

近日,南京一小伙跑5000米之后出現中暑癥狀,送入醫院后被診斷為熱射病,經搶救后轉危為安。全國多地的高溫天氣,大大增加了熱射病的風險。熱射病究竟是個什么?。克c一般中暑又有什么區別呢?

通俗的理解,熱射病就是最危險、最嚴重的中暑??蓜e聽說是中暑就小看它!據專家介紹,熱射病的致死率非常高。

一般中暑癥狀:體溫常會超過38℃,并伴有面部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惡心嘔吐,或四肢冰冷、臉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變快等癥狀。

熱射病癥狀:體溫高,一般核心溫度超過40℃。無汗,可能出現意識不清、暈厥、幻覺,甚至抽搐等癥狀。

熱射病不是突然發生的,在中暑發展成熱射病之前,會先經歷“先兆中暑”“輕癥中暑”等情況。

先兆中暑:口渴、頭暈、多汗、體溫稍有升高。

輕癥中暑:口渴、頭暈、面色紅、大量出汗、體溫多超過38℃。

重癥中暑:意識渙散、肌肉抽搐、四肢無力、血壓下降、體溫超過40℃。

要預防熱射病,首先要避免中暑發生,一旦發生中暑,以下要點請牢記:

1.迅速脫離高溫環境,轉移至陰涼通風處休息。

2.補充液體、淡鹽水。

3.人工散熱、濕毛巾冷、冰敷腋下、酒精擦身等。

4.重癥中暑要撥打120及時就醫。

這份防暑降溫小貼士請收好:

1.空調溫度不低于26°C,定期開窗通風換氣從炎熱室外進入空調房,應提前將汗擦干。

2.出汗后要及時換衣,切忌出汗后立即洗澡更不要用冷水沖澡。

3.適當增加午休,保證睡眠時間。

4.出行注意避開正午時段,及時補充水分準備香正氣水、風油精等解暑藥品。

暑期溺水高發,游泳注意安全

炎炎夏日,“玩水”是消暑的首選,而暑期正是預防溺水的重點防護期。近年來,溺水已成為威脅青少年生命安全的“主要殺手”,時值中、高考結束的超長假期,每個人、尤其是剛剛結束考試準備放肆玩耍的考生們,下面這些溺水防護要點和急救知識請務必了解!

△圖自視覺中國

牢記防溺水“六不”:

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與他人結伴游泳;不在無家長或教師帶領的情況下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到無安全設施、無救援人員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學生不擅自下水施救。發現險情互相提醒、勸阻并報告;會基本的自護、自救方法。

遇到有人溺水怎么辦?請大家記住“叫叫伸拋法”和心肺復蘇術↓↓↓

“叫叫伸拋法”

叫(大聲呼救):當發現有人溺水后應該大聲呼叫成年人來幫忙,而不應該貿然下水施救或手拉手施救。

叫:撥打110、120報警和呼叫救護車,尋求專業救助。

伸: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可將身邊的竹竿或衣服伸過去給溺水者。

拋:將泡沫塊、救生圈、密封的塑料瓶等漂浮物拋給溺水者,等待救援。

心肺復蘇術

向溺水者實施心肺復蘇術時,要注意第一步是開放氣道,這個非常關鍵。溺水者的核心病理是缺氧,盡早開放氣道和人工呼吸優先于胸外按壓,這一點一定要記住。此外,民間很多所謂控水的方法都是不正確、不可取的。

溺水的基礎生命支持遵循A—B—C—D順序,即開放氣道、人工通氣、胸外按壓、早期除顫。

上岸后立即檢查是否有呼吸與心跳,清除口中的淤泥與雜草;如果沒有呼吸與心跳,先進行5次的口對口人工呼吸;然后進行胸外按壓30次;之后按照人工呼吸2次、胸外按壓30次的比例循環;盡快連接AED并依照提示操作;如果有呼吸心跳,讓溺水者側身,便于嘔吐,及時清除嘔吐物。

瀟湘晨報綜合

標簽:

上一篇:小米認證用戶是什么(小米認證用戶)
下一篇:最后一頁
概念
平臺
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