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2.1公里文學小路,打卡趣味文學坐標 熱議

2023-06-16 18:35:07 來源:寧夏新聞網

□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邢虹


(資料圖)

雞籠山下,臺城在側,千年之前,這里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文學館所在地,如今,是融入人們日常生活的南京“世界文學客廳”。近日,在市委宣傳部指導下,南京“世界文學客廳”氛圍提升工程完工,“文學客廳”從館走向城。雞籠山周邊6.1公頃范圍內,由文學館、文學小路、文學山、文學公園環繞形成的一個更大范圍、更開放多元立體的“世界文學客廳”架構完成,成為南京1+N+X文學空間網絡建設的一大亮點。市民游客在這里可以漫游2.1公里文學小路,打卡多個文學坐標,穿越古都千年文脈,開啟一場浪漫時尚的文學之旅。與此同步,“文學客廳”微信小程序上線,數字賦能,為市民游客帶來時尚智慧的文學體驗。

打造開放式“世界文學客廳”

千年文脈融入山水市井間

近日,市民游客在北極閣公園入口處發現,南京“世界文學客廳”北山墻新打造成了一道“詩墻”——墻脊是黑瓦坡面古建風格屋頂,墻根是石塊壘砌的連綿起伏“山巒”,墻面詩句字體設計了泛光燈效,入夜亮燈后光暈掩映中文韻滲入夜色。

這是“世界文學客廳”氛圍提升工程新打造的一個文學坐標。環繞雞籠山,以“世界文學客廳”為樞紐,東至和平公園(西園),西至凱瑟琳廣場,北至解放門,南至北京東路的6.1公頃范圍內,按照南京文學歷史脈絡次第呈現,現已打造了多個文學坐標,分別是華林園(和平公園西園)、文學館、半山石景園、文選亭、文思亭、山水文城·鳥臺、詩國南京等,串聯成2.1公里的文學漫游小路。沿途還有藝術化的文學小景、楹聯石刻、文學標識等,并串點成片形成一個由文學館、文學小路、文學山、文學公園架構的開放式“世界文學客廳”。

“南京千年文脈不僅蘊藏于書籍典冊中,更融入了山水市井間。”南京創意中心相關負責人說,雞籠山片區是傳承古都千年文脈的集中區,六朝時中國首座文學館所在,國子監、十竹齋等文化遺跡都在此,北鄰玄武湖、東望紫金山,內接城市文化市井生活場景,南京山水城林氣質彰顯。2022年4月開放的南京“世界文學客廳”一期項目“文學館”是南京城市文學空間網絡的樞紐,在該區域打造文學博物館之城首個形象片區,資源稟賦優勢突出,也讓南京的“世界文學客廳”真正從一個館走向一座城邁出了重要一步,市民游客認知南京千年文脈也從一個館走向山水城林間,文學因此變得鮮活、立體、趣味,增強了文學傳承的時代生命力。

2019年10月,南京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文學之都”稱號,成為中國首個世界“文學之都”。為履行好申都承諾,2020年,市委、市政府出臺《南京“文學之都”建設規劃綱要(2020-2023)》,要求整合南京文學資源、場所空間資源,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探索建設分布式文學空間,打造南京城市文學場所網絡,形成“1+N+X”開放式城市文學空間。此后出臺的《南京“文學之都”城市空間建設規劃》提出了將南京打造為由“世界文學客廳”引領聯動的多層次、開放性、立體化的文學博物館之城構想。

打卡文學慢行數字體驗系統

來一場文學“自由行”

走上文學小路,打卡文學慢行數字體驗系統,是奇妙而獨特的體驗。

這個文學慢行系統猶如一幅唯美浪漫、數字立體的文學畫卷,從進入開始,便踏上了一場南京千年文脈探尋之旅,這里能看到、聽到、觸摸到文學的點很多,而且是真正的文學“自由行”,一年四季全天候向所有人群免費開放。

在這里,如何與文學“親密接觸”?在“世界文學客廳”一期文學館中,可以看到數字化呈現的“文都時空”大數據平臺,感受南京文學城市的發展與變遷,也可參與AR/VR等文學體驗,參加文學小偵探等各類文學活動。

從文學小路第一個文學坐標華林園(和平公園西園)開始,按南京文學歷史脈絡,新打造的多個文學坐標,次第呈現不同歷史時期有代表性的文學人物、事件、作品等,表現形式和載體都進行了藝術介入和數字介入。

華林園的藝術設計別具匠心,這里的文都亭,回廊花窗設計成鏤空的八部文學名著名稱,包括《世說新語》《文心雕龍》《千字文》《詩品》《昭明文選》《桃花扇》《儒林外史》《紅樓夢》。回廊內打造了數字文學聲景系統,在特定時刻,人們站在回廊不同位置可體驗不同文學聲景,有東南西北四角的春夏秋冬自然之聲,還能聽到亭子中央古語吟誦的南朝梁武帝蕭衍作莫愁女樂府詩《河中之水歌》。北極閣一帶的青銅雕塑由南京雕塑家陳建華創作,他提取了“神鹿”的形象,名為“神思”,既應合了《文心雕龍》的神思篇,又兼具了“呦呦鹿鳴”之意,歡迎市民游客到訪。

半山石景園將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于南京撰寫的《文心雕龍》精彩篇章、詞句等,藝術地嵌入樹壇坐臺、摩崖石刻上。文選亭的文學表現主題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主持編選的中國現存最早詩文總集《昭明文選》,楹聯用的就是《昭明文選》名句“事出于沉思,義歸乎翰藻”。

繼續往前走,來到文思亭,開始“進入”唐宋。這里集中表現了李白、杜牧等詩詞名家留下的名篇名句。“文學聲景”利用亭子與平臺空間層層嵌套,慢行中,偶爾聽見唐宋詩詞吟誦,讓人感覺“出庭又未出庭”,同時疊加的動態鳥聲,帶來獨特體驗——詩詞吟誦聲中,仿佛鳥在庭間穿越。掃描文思亭導覽牌上的李白妙筆生花箋譜,手機屏還會跳出“筆花”。

下一站文遠亭讓人們仿佛走進了明清小說呈現的時光中。南京曾是明清時期小說創作的中心和出版中心,《紅樓夢》《儒林外史》等名著皆與南京息息相關。明代出版家胡正言在雞籠山麓建十竹齋,編刊了《十竹齋箋譜》《十竹齋畫譜》等印刷技藝巔峰之作。這里可利用AR識圖功能,在移步換景間與十竹齋箋譜的數字形象“鳳子”合影。

沿路慢行,來到鳥臺。這里如今是南京愛鳥人士聚集之處,這里可觀賞中國山水詩派發源地南京山水文城美景。由南京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竇平平帶領團隊打造的一組裝置,名為“文學屋檐”,以線條勾勒東方屋檐的意象。在檐下小憩,可以聆聽古音朗誦的《紫釵記》《牡丹亭》,同時這里運用聲音科技營造出飛鳥于周匝林間穿梭飛行的意境,讓人感受《世說新語》中“會心處不必在遠……覺鳥獸禽魚自來親人”的意境。在解放門入口處的文學坐標“詩國南京”,表現了1949年11月胡小石應邀做“南京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演講時,夸贊古都是“詩國南京”的美談。

這次微更新工程遵循了減少生態干擾、環境干擾原則,打造了一批文學小景。文學山入口處的山道圍欄新增了寓意古代文人追求高潔清逸品格的梅蘭竹菊鏤空鐵藝,慢行觀賞,透視處有移步換景之美;入夜漫步文學小路,會遇到激光投影營造的夏夜螢火蟲漫舞美景,感受輕羅小扇撲流螢的古詩意境;山道邊的休憩長椅靠背上也鐫刻了古詩詞。

還有散布整個文學空間的文學導覽系統,可充分滿足城市慢行導覽需求,導覽牌設計融合了文都綠和山水元素,樣貌形似書簽,每個導覽牌上都有一幅十竹齋箋譜圖案,以及新上線的“文學客廳”小程序二維碼。山石、墻體、線桿、垃圾桶身等處,也都嵌入了文學標識,極大地提升了整個環境的文學辨識度。

“通過這樣的文學小路的建設,讓我們南京作為世界‘文學之都’的形象更加豐富,同時體現出文學的日常化。”南京觀筑歷史建筑文化研究院院長陳衛新表示,“‘文學之都’不是停留在歷史當中的,不是停留在某個片段里的,不是僅僅誕生了一些經典名著,而是應該體現在南京的每個日常生活的點滴當中”。

“文學客廳”微信小程序上線

帶來時尚智慧文學體驗

和微更新工程結束同步,由騰訊數字化技術團隊研發的“文學客廳”微信小程序上線。

進入“文學客廳”小程序,起始頁面伴隨音樂跳出手繪地圖,點擊地圖上每個文學坐標,都會跳出”去打卡“和“去學習”兩個導引,妙趣橫生。在數字手繪地圖、AR現實、GPS打卡互動、文學知識學習等功能的導覽之下,世界“文學之都”南京的千年文脈逐一呈現。用小程序“AR識圖”掃描每個文學坐標、文學小景導覽牌上的二維碼、十竹齋箋譜圖等,都能看到、聽到相關文學內容的圖文、音頻介紹,配樂都是我國著名古曲,還有各種好玩的人機交互文學體驗。同時,AI小助手將隨時隨地為市民游客定制獨一無二的文都漫游路徑,會有“文化名角”推薦特色主題路線,帶你在南京走街串巷,打卡文都地標。

記者打開小程序的“AR識圖”,掃描文學館東墻新豎的雞籠山文學時空柱,看到了自孫吳建都建業起,雞籠山片區歷代文學大事年表;掃描華林園導覽牌箋譜圖,可參與H5答題互動;掃描南齊西邸文學集團文學坐標導覽牌,可觀賞《謝朓餞別宴》廣播劇;掃描“詩國南京”文學坐標圖例時,手機屏上飄起了“詩歌花”;掃描鳥臺處文學坐標圖例時,手機屏上立即出現“燕子雙雙,銜泥入杏梁”的畫面……

暑期就要到了,據了解,面向青少年,“世界文學客廳”將推出新的數字化體驗。戴上特制眼鏡就可探索“文學星空”,操控手柄點擊任一顆星星,即可感受虛擬和現實融合的沉浸式體驗。暢想一下,“穿越”到公元490年謝朓《入朝曲》中描述的金陵城,逛街賞景,觸摸南朝時期的金陵煙火氣,該是什么樣有趣的場景。

標簽:

上一篇:激發國內市場活力 二季度消費市場有望保持平穩增長態勢
下一篇:最后一頁
概念
平臺
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