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猴痘又要卷土重來了嗎?北京、廣州以及臺灣三地共發現150例|當前信息
導讀
2022年,猴痘曾在世界各國引起一輪恐慌,最終導致全球8萬多人感染。
(資料圖)
今年5月底6月初,猴痘病例已在我國北京、廣州、臺灣等地發現。
猴痘屬于人畜共患病,是天花的近親,與新冠相比,猴痘需密接才能傳染,傳播性稍差,癥狀較輕,致死率在1%-10%之間。
那么,猴痘是否會掀起新一輪的大流行呢?
世衛組織給出了答案,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5月11日宣布,猴痘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盡管如此,仍不可掉以輕心,防范好病毒傳播,才能保護好自己。
林 巖 | 撰文
01
猴痘在我國三地被發現
猴痘是一種類似于天花的傳染性疾病,可動物傳人,也可人傳人,癥狀包括水泡、皮疹、發燒和淋巴結腫大等。
患病者普遍癥狀較輕,大多數感染后數周時間可自愈,癥狀通常持續兩到四周。但對于孕婦、兒童、老年人或者免疫力低下者,可能存在危重情況,致死率在1%-10%之間。
膿皰針刺后,猴痘的進展
今年我國最早發現猴痘病例的地區依然如去年一樣,首先在臺灣發現。
5月底,臺灣首次發現猴痘病例,截止6月6日,臺灣省已累計確診146例猴痘病例(其中,134例為本土病例、12例為境外輸入)。
6月6日,北京疾控中心發布消息稱,在北京發現2例猴痘陽性病例,其中1位為境外輸入,另一位為本土密接感染(與境外輸入密接)。
6月10日,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消息,監測到2例猴痘病例,分別為43歲和29歲成年男性,未披露境外輸入還是本土病例。
在國外,巴西猴痘疫情最為焦灼,從2022年至今,目前發現病例已過萬例,截止今年3月13日累計發現10301例,為此巴西不少人甚至產生了“仇猴”情緒,當地也發生幾起針對猴子的暴力行為。
韓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最新數據
在韓國,早在今年3月份,猴痘就已在多地傳播,截止到6月6日,已累計106例確診病例。
可見,猴痘在全球呈多點位發散傳播態勢。
那么,它是否會形成新一輪大流行?
猴痘病毒可通過皮膚、口腔或性傳播,病毒通過破損的皮膚或粘膜表面(如口腔、呼吸道或性傳播)進入人體。
2023年5月11日,世衛組織明確表示,猴痘疫情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意味著,從世衛角度認為,猴痘不會成為新的大規模流行。
02
面對猴痘,勿慌,但需加以防范
盡管相比新冠,猴痘的傳播能力實在是“小弟”般的水平,但是猴痘仍然可能造成規模性的感染,比如在非洲、巴西等地造成不小的規模感染,且當地不少人因為感染猴痘而失去了生命。
從全球數據來看,截止至2023年6月5日,全球共報告了87929例猴痘確診病例、1095例疑似病例,其中包括146例死亡病例。
猴痘結構
感染猴痘最初的癥狀一般會先發燒,伴隨肌肉疼痛和喉嚨痛,接著出現皮膚發癢或皮疹、頭痛、淋巴結腫大以及疲勞。當然這些癥狀并非每個人會全部經歷,根據患者免疫力水平、接觸到的病毒量差異而有所不同。
兒童、老人、孕婦及免疫力低下的人,在感染猴痘后可能存在的并發癥包括繼發感染、肺炎、敗血癥、腦炎和角膜感染后的視力喪失等,孕婦可能會導致死產或其他并發癥。
當然,對于沒有并發癥的普通人,普遍癥狀較輕,且在幾周內能夠自愈。
面對猴痘,我們無需像應對新冠一般過度恐慌,但也應當加以防范。
值得慶幸地是,由于猴痘是天花的近親,我國全民接種的天花疫苗對于猴痘有一定的防范作用,在一些貧困的國家地區,猴痘肆虐或許也和當地停止或者未曾接種天花疫苗有關,這也能解釋為何在2022年,猴痘引發全球預警時,我國除臺灣省外的其他地區并沒有遭受多少猴痘的侵襲。
目前,MVA -BN疫苗已被批準供被認為有接觸猴痘高風險或可能最近接觸過猴痘的人使用,該疫苗最初是為應對天花開發的。
美國CDC也提示,家中常備的消毒劑能殺死猴痘病毒,平時在家可以多進行消毒。
此外,避免接觸可能感染病毒的動物、不食用野味,與感染者或動物接觸后,應及時消毒,用肥皂水、消毒液或用含酒精的洗手液洗手。
參考資料
1.廣州監測發現2例猴痘病例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612/c14739-40011282.html
2.北京報告2例猴痘病例,會繼續引起傳播嗎?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8117851959381528&wfr=spider&for=pc
標簽:


焦點快播:調皮的日子讀后感_調皮的亨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