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道漲水致7人遇難 魚鱗壩該成為“景點”嗎?
四川雅安雨城區一魚鱗壩突遇漲水致7人遇難。
(資料圖片)
網絡照片和視頻顯示,8日9時許,十多名游客在河道中站成一排、并用手機自拍,河道突然漲水,河水洶涌、沒過水壩。
當天,雅安雨城區連發兩次情況通報回應此事。第一份通報稱,雨城區11名群眾在隴西河魚鱗壩處,突遇隴西河上游漲水,造成涉水人員被沖走。經全力搜救,7人遇難、4人獲救。第二份通報則稱,事發地為雅安市雨城區河北街道隴西河段,并指出該地為非景區和網紅打卡點,遇險人員為11名雨城本地女性。
那么,事發河段河水流量為何猛漲這么多?
根據當地通報,就在事發前一天,也就是8日下午5點多,雅安曾發布山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事發當天,事發河段9日8時許水位為634.38米、流量為1.42m3/s,隨后水位起漲,9時許達到最高水位635.68米、流量為126m3/s,相差了近89倍。
記者注意到,雅安市公共氣象服務中心官方微博也曾發布消息稱,預計8日傍晚到夜間陰天有小到中雨,局部大到暴雨。
針對有網友質疑隴西河突發洪水是降雨形成還是泄洪所致,9日上午,看看新聞Knews記者致電雅安市雨城區宣傳部以及雨城區應急管理局,均被告知以官方通報為準。雅安市文旅局一工作人員則回應,事發位置系一處水利設施,并非旅游景點。河道旁也有警示牌,寫著禁止下水。此外,工作人員稱,該魚鱗壩還未完工,“因為是汛期,所以停工了。”
事發魚鱗壩位于雅安市雨城區,屬于隴西河河段、黃龍水庫下游。地圖顯示,隴西河貫穿雨城區的城區,河岸兩旁有不少商鋪、小區。雖然當地文旅局強調,事發魚鱗壩并非旅游景點,但在短視頻平臺可以發現,今年夏季在此地游玩的市民不在少數。
此次事件,讓已在多地成為“網紅打卡點”的魚鱗壩成為了討論焦點。很多人不解,魚鱗壩可以作為“景點”嗎?
魚鱗壩也叫龍鱗壩,由于河壩被設計得錯落有致,形狀酷似魚鱗而得名。魚鱗壩在枯水期可以蓄水,在豐水期,則可以減少洪水對于堤壩的沖刷。由于每個魚鱗區像一個個小魚池,水流經過時,會發出潺潺水聲,拍照又很漂亮,吸引了不少游客打卡。
除了水利部門修建的魚鱗壩,為了發展旅游,很多城市或者景區也會專門建造魚鱗壩,供游客觀賞、游玩。在有些地方,由于游玩的人特別多,周邊還形成了民宿、賣泳衣救生圈的攤點等相關產業。有些地方還配備了救生員。不過,不是所有的魚鱗壩都適合親水游玩的,有些山區河道會突然漲水,有一定的危險。
事實上,在雅安雨城區魚鱗壩奪命事件發生前一天,當地發布的山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里特別提到,山洪災害危險區、水庫、在建工程等責任人務必立即上崗到位,加強巡查等。9日事發當天,當地是否加強了安全巡查,官方暫未通報。
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教授周建軍在接受看看新聞Knews記者采訪時表示,大多數魚鱗壩是作為水利工程而非景點修建的,但無論是否是“景點”,都應該加強管理。尤其魚鱗壩成為事實上的“野生景點”,又正值汛期,更應該具有風險意識,保持警惕。如,收到暴雨或山洪預警,就應第一時間封閉從河堤前往魚鱗壩的通道,并加強巡查密度。
周建軍同時指出,目前,從國家層面來講,對水利投資強度很大,而從城市建設角度出發,水利工程景觀化也正成為一種趨勢,但是一定要重視建設后的管理問題,避免出現“重建輕管”現象,要避免將水利投資變成低效和危及群眾、地區和長遠安全的“問題”工程。
當地發布山洪風險預警并在魚鱗壩附近拉起警戒線,依然沒能擋住游客前往打卡的腳步。周建軍表示,于游客而言,也要牢固樹立安全意識,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外出游玩時,一定要關注當地天氣預報,特別是前往容易發生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地區游玩,尤其要謹慎。不能盲目跟風去未開發或封閉管理的“野生景點”打卡。像魚鱗壩,平時河水看起來特別淺,但突遇漲水或不小心滑倒,后果都不堪設想。
(看看新聞Knews編輯:崔信淑 李榮康 阮麗)
標簽:


杭州姑娘落水,大家想救卻救不上來!關鍵時刻,有人大喊一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