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羅市:持續推進“打非治違” 全力筑牢安全防線_天天速遞

2023-07-03 10:07:08 來源:湖南日報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汨羅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深入開展“打非治違”,全力打好安全生產翻身仗。今年來全市共查處各類非法生產、經營、儲存等案件32起,取締關閉非法作業場所25處,責令停產停業28家,行政拘留30人,行刑銜接9起,刑事拘留9人。

一、聚焦“三變”,夯實安全根基

創新治理模式,緊盯重點領域,建立“縱到底、橫到邊、全覆蓋、無死角”的管理體系,堅決遏制一般事故,杜絕較大及以上事故。


【資料圖】

變“被動應對”為“主動出擊”。成立市安全生產“打非治違”工作領導小組,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任組長,6位分管副市長任副組長,從9個部門抽調15名行政執法人員成立工作專班,市財政安排120萬元工作經費,集中力量主動出擊,做到有違必處、有案必辦。把責任精確到每個崗位,把任務細化到每個環節,著力解決組織不完善、措施不全面、打擊不強硬等問題,確保層層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各鎮成立由黨委副書記牽頭負責的工作小組,建立公檢法司行刑銜接聯席會議制度,創新公檢法司與鄉鎮線索通報和協同辦案機制,每周召開部門碰頭會議,第一時間對涉嫌犯罪的違法行為,提請公安及檢察部門先行介入,提供法律援助,提高辦案質量,形成震懾效應。全領域、全覆蓋深化“打非治違”專項整治,對全市15個鎮、179個村(社區)常態化排查,今年來查處非法違法行為423起。2月17日,查處非法經營汽油案一起,打響汨羅成品油領域行刑銜接“第一槍”,不斷加大執法力度,始終保持高壓態勢。

變“事后懲治”為“提前預防”。把事前預防作為安全生產工作的重中之重,確保“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健全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機制,214家高危企業落實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建立“一企一檔”隱患臺賬,做到實時更新。市政府分管副市長堅持每月一研判、一調度,市打非辦科學統籌調度,每天守在基層巡查督導、打大案、辦專案;各鎮各部門成立“打非治違”工作專班,每周一排查,及時移交線索;行業部門主動作為,協調聯動,緊密配合,共同筑牢安全屏障。

變“靜態調度”為“動態監管”。推進“網格化”管理,不斷完善“無縫覆蓋、職責明晰、高效運轉”動態監管體系,將各項工作任務明確到人、專人專管,實現安全監管無死角。量化工作考核,每月一調度、一排名、一通報,對月度考核排名后三位的單位進行通報批評,對連續兩月考核排名后三位的單位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對累計三個月考核排名后三位的單位調整分管負責人,倒逼各鎮各部門防在一線、守在基層。凡是在“打非治違”案件中弄虛作假、遮掩包庇的,由市紀委監委啟動“一案雙查”,一查到底。今年通過網格化動態監管成功查處成品油案件14個,無證電焊6起,有效推動安全生產關口前移,堅決防范各類事故發生。

二、抓實“三治”,凝聚共管合力

切實擔起“促一方發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責任,注重精準治理、源頭治理、多元治理,堅持全域發動,建立長效機制,形成統籌推進、齊抓共管的強大工作合力。

突出精準治理,責任鏈條再壓實。提高精準執法和服務水平,聘任10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擔任安全生產監督員,把安全監管觸角延伸到生產現場、企業班組、基層一線。從工貿、危化等領域遴選14名專家組建全市安全生產專家庫,實行“檢查+專家”“執法+專家”精細化模式,今年共邀請專家90人次進行“安全體檢”,發現并督促整改隱患578個。以歸義鎮上馬社區為試點,打造“智慧化”應急綜合平臺,三級聯動監管企業生產安全,摸排4027個監管對象,并根據安全隱患程度進行評級分類,逐步推進安全生產精準化、智慧化、專業化、規范化、常態化“五化”,努力做到不留盲區、不留死角。

突出源頭治理,重大問題再攻堅。堅持“清源頭、斷鏈條、端窩點、優市場”,鏟除事故“溫床”,掐滅隱患“導火索”。清源頭,嚴厲打擊違章生產、違規作業、違法經營行為,重大隱患排查整治見底,重大風險分級管控到位。斷鏈條,深究非法違法行為全過程、全要素、全環節,斬斷非法生產原料供應和產品銷售鏈條。端窩點,鏟除各類“黑窩點”“黑加工點”,今年共查封非法加油儲油窩點7處、非法流動改裝加油車13臺,現場查扣鋅粉15噸、成品油160.8噸以及加油裝置等設備15套,堅決防止前糾后犯、死灰復燃。優市場,嚴把“準入門檻”,所有新建項目未通過安全驗收的,不得批準建設,不得投入使用。今年對全市23家樟腦油企業嚴把準入關,關停安全不達標樟腦油企業12家。

突出多元治理,群防群治再深化。堅持“人人講安全”,加強社會監督、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凝聚多方合力。在全市所有行政村(社區)共設立179名基層信息員,讓群眾成為安全生產的宣傳員、監督員、協管員。暢通非法違法行為有獎舉報渠道,對于查證屬實的每起獎勵500到10000元,今年收到舉報信息19條,發放有獎舉報獎金47000元,消除安全隱患19個。加大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力度,用好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新聞媒介,開好村組屋場會,推動安全生產知識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提高全民安全意識,筑牢安全“生命線”。

三、創建“三區”,打造幸福家園

創新服務機制,積極履行職責,奮力打造安全生產示范區、宜居宜業樣板區、平安和美標桿區。

讓園區成為安全生產示范區。堅持把安全作為園區發展的前提與基礎,全面提升制度化、規范化管理水平,汨羅高新區先后獲評省級“五好”園區、全省環保信用評價誠信園區。開展“安全生產月”活動,組織園區156家企業主要負責人進行警示教育,簽訂責任書,督促企業找差距、補漏洞。建立干部聯企安全生產工作機制,市級領導帶頭深入生產一線,聯企干部“點對點”監管企業,重點圍繞園區消防重點企業、金屬冶煉企業、粉塵涉爆企業、危險化學品使用企業等全面檢查,對各類安全隱患“零容忍”。今年1~5月,累計檢查各類企業、場所90余次,責令限期整改隱患120余處,現場發現立刻整改隱患30余處。

讓城鎮成為宜居宜業樣板區。不斷提升社會治理水平,持續保持“打非治違”高壓態勢,達到查處一批、震懾一片、治理一域的良好效果。堅持一體化治理,統籌城市安全規劃,將防災減災救災、安全生產與應急管理工作同規劃、同部署、同推進。持續強化城區建設、運行等各環節安全管理,加強橋梁、隔離帶、老舊建筑、市政設施等安全檢測和防護,做到安全管理、分類管理、精細管理。實行信息化監管,建成安全監管綜合應用平臺和應急指揮中心,對城區重點企業、重要區域遠程視頻智能監管,實現隱患排查治理“一張網”。開展常態化整治,重拳打擊非法違法行為,做到底數清、方向準、行動快,全力防范化解安全風險隱患。

讓農村成為平安和美標桿區。各鎮每月至少排查一次,各村(社區)每周至少排查一次,建立問題臺賬,逐一整改銷號,做到鎮不漏村、村不漏戶。4月10日,在神鼎山鎮新龍村查獲一處非法生產、儲存危險化學品窩點,發現危險化學品(燃料油)114噸以及自制100噸油罐1個、50噸油罐3個,執法人員當場下達《現場處理措施決定書》,對非法儲存的燃料油予以查封扣押并轉移處置,有效避免安全事故,典型做法被應急管理部全面推介。

標簽:

上一篇:全球最新:迪奧真我淡香水味道怎么樣_迪奧真我淡香水
下一篇:最后一頁
概念
平臺
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