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談產業升級成功與否,不如我們先擺脫這種覺得產業升級一抓就靈的病態思維

2023-08-18 15:19:17 來源:觀察網

有網友提問:目前中國產業升級效果如何?你對中國制造業的未來有信心嗎?


(資料圖片)

我想說:

我們先不談產業升級成功與否,關鍵問題是先要擺脫這種產業升級一抓就靈的病態思維。

現在全國上下到處都彌漫著只要產業升級成功,一切就能好起來,以及局勢之所以惡化,都是因為產業升級不成功的思維方式。

這種唯產業論,唯技術論,把全局得失寄托于單一因素的思維方式是極其有毒有害的,這比產業升級失敗的后果還要嚴重。

言必稱產業升級和言必稱階級斗爭一樣,屬于脫離既有范式之后連話都不會說了。

社會是一個復雜多變的有機體,沒有任何單一因素能起到“一抓就靈”的作用,認為只要把單一因素做到位,就能像萬靈仙丹一樣包治百病,結果必然是自撰一良方,服之,卒。

中國是最不應該迷信產業升級的國家,因為中國在過去上千年間有相當一部分時間就是全球產業的頂峰,升無可升,然后呢?外圍蠻夷看中國如看外星人,但結果是路無餓殍了還是天下太平了?是國祚恒隆了還是萬世一系了?

你產業升級了,宮闕萬間就不做土了?

該亂照樣亂,該亡照樣亡,該新陳代謝照樣新陳代謝。

諸夏部落率先在東亞實現了農業革命,并通過跨區域治水工程率先實現了中央集權,憑借組織技術和農業技術的領先打垮了九黎部落,奠定了后續中華文明的基調,然后呢?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夏亡了換商,商亡了換周。

漢朝不是最先使用鐵器的文明,但卻是最先實現鐵器產業化,普及化,規模化的文明,世界上的第一次工業革命,鐵器手工業革命實際上發生在中國,一漢當五胡是建立在鐵甲和鋼刀基礎上的,漢朝的五銖錢甚至被其它文明作為工藝品收藏,然后呢?黃巾起義,三國紛爭,指水為誓,刃出于背,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北地陸沉。

隋唐的產業技術夠發達了吧,鎧甲的襯里上都能繡花,以至于紡織品能當硬通貨用,問題是連來朝貢的蠻夷都覺得奇怪,你為什么要拿絲綢把路邊的樹裹上?你街上不是還有人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嗎?你把裹樹上的絲綢發給他們避寒取暖不行嗎?

到了宋朝,產業技術更是突飛猛進,宋朝為了制造鬼工球,需要制造出柔韌兼顧硬度的刀具來做雕刻工具,結果是在手工業時代硬是造出了近似于彈簧鋼的金屬材料,宋朝那套點茶斗茶拉花的玩法更是讓周圍國家羨慕的要死,以至于到了元朝之后,權貴依然以點茶為樂,搞的叫花子出身的朱元璋立國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點茶禁了,然后呢?金軍第一次南下留下的投石機,第二次居然還在原地放著沒動,這是產業的問題?就宋朝這個死樣子,你給他全套先行者技術他照樣能亡國你信不信。

到了明朝,中國以地球上最大的供應商的身份參與到了大航海時代中,完全是產業巔峰中的巔峰,人在家中坐,白銀天上來,西班牙在南美挖出來的白銀一多半全進了中國人腰包,全地球一半的白銀存量就在中國,以至于中國作為一個貧銀國,居然能建立起一套銀本位的財政制度并實行到近代,這產業還要怎么個升級法?結果呢?遼東守住了嗎?揚州嘉定江陰四川云南守住了嗎?李自成的工資按時發放了嗎?

中國在歷史上吃的虧,絕大多數都不是產業不夠發達造成的,而恰恰是在身處產業高峰的時候因為毫無人樣造成的,按理來說,中國是最應該清楚世道好壞與產業發達與否并無直接關聯的國家。

怎么現在就舉國上下陷入了這種對產業升級的宗教式迷信中了?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這種供給側崇拜的思想癌癥究竟還要猖獗到幾時?

像中國這樣的文明,產業問題永遠只是次要矛盾,根本問題是能不能活的明白,能不能有個人樣,能不能說幾句人話,辦幾件像樣的事,能不能把人當人,否則就算產業技術再發達,結果無非是變著花樣的絲綢裹大樹,產業再發達,社會財富的生產效率再高,也趕不上銷毀的速度。

要怎么樣才能搞好產業升級?要我說,先擺脫這種產業升級一抓就靈的病態思維再說,擺脫了這種思維,產業升級恐怕也就不再是問題了。

標簽:

上一篇:4部未播先火的電視劇,成毅、楊紫各有一部,你最看好哪部?
下一篇:最后一頁
概念
平臺
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