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九大舉措”把好洪澇災害后的動物防疫關
央廣網石家莊8月4日消息(見習記者王藝霖)為做好洪澇災害災后動物防疫工作,確保大災之后無大疫,8月4日,河北省農業農村廳引發《洪澇災害災后動物疫病防控九大舉措》,要求相關部門落實落細死亡畜禽無害化處理、消毒滅源、緊急免疫等各項災后動物防疫措施。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強化死亡畜禽無害化處理
及時打撈收集死亡畜禽。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和養殖者主體責任,組織人員加大對“過水”和滯洪區的排查力度和頻次,及時打撈收集因災死亡畜禽尸體。在江河、湖泊、水庫等水域發現的死亡畜禽,由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組織收集處理;在城市公共場所以及鄉村發現的,由所在地街道辦事處或鄉鎮政府組織收集處理。
加強死亡畜禽運輸管理。死亡畜禽運輸車輛應防水、防滲、耐腐蝕、易清洗消毒。運輸過程中應盡量避免經過人口聚居區、畜禽養殖密集區。應建立運輸臺賬,妥善保存運輸記錄信息。
嚴格無害化處理。不得買賣、加工、隨意棄置因災死亡畜禽。按照《病死及病害動物無害化處理技術規范》要求規范處理,優先到專業無害化處理廠采用化制等方法,不具備條件的地方可采用深埋法處理。采用深埋法的,要嚴格按照規范合理選址、規范操作,防止污染水源和環境(附件1-1:災后畜禽尸體無害化處理技術要點)。
加強力量統籌。有關市農業農村部門統籌災區周邊縣區人員、防疫物資等資源,組建無害化處理突擊隊,根據工作需要,協助做好因災死亡畜禽搜集、無害化處理和消毒等工作。
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會同有關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派出技術人員加強技術指導。
強化清洗消毒和媒介消殺
加強關鍵場所預防性消毒。對畜禽圈舍、屠宰加工場所、畜禽交易市場、運輸車輛、用具等,全面開展預防性消毒。根據疫病發生風險制定消毒方案,確定消毒范圍和對象,選擇消毒效果可靠、操作簡便、對人畜安全、對環境污染小的消毒藥品和方法。
增加消毒頻次。每周對養殖圈舍(可帶畜禽)消毒3—4次,每周至少開展兩次環境消毒,保證消毒效果。對發生疫情和檢出陽性的區域,應增加消毒頻次,并對消毒效果進行評估。
嚴格無害化處理環節清洗消毒。對死亡畜禽發現、收集、處理等場所和運輸工具,科學規范開展清洗消毒,防止病原擴散。應在每次處理活動結束后,對污區環境及設施設備進行全面清洗消毒。運輸車輛駛離養殖場、收集點、無害化處理廠等場所前,應封閉車廂,并對車輪、車廂外部、工具及作業環境進行消毒。
加強媒介生物的控制和消殺。在蟲媒疫病易發區域,對養殖場及周圍環境噴灑殺蟲劑。對蚊蠅幼蟲的孳生場所,及時清除積水或填土覆蓋,也可使用控制蚊蠅幼蟲的殺蟲劑。加強養殖場戶防鼠措施,及時修補破損圍墻,使用高效滅鼠劑;投放毒餌后,及時搜尋和無害化處理死鼠。
強化監測預警
加強重點區域監測。重點監測受災地區、疫源地等高風險區的畜禽,增加監測頻次。對死亡畜禽采樣送檢,及時發現和消除隱患。
加強重點病種監測。加強非洲豬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和炭疽等人畜共患病監測,及時分析研判受災地區動物疫病發生和發展態勢。
強化緊急免疫
組織做好緊急免疫。對強制免疫的動物疫病,要根據免疫抗體監測情況及養殖場周邊疫情情況,及時強化免疫。對其他畜禽傳染病,要根據疫情動態,做好預防免疫接種。對曾發生炭疽、豬鏈球菌病的地區,要組織開展風險評估,根據評估結果確定預防性免疫接種范圍。
規范疫苗管理使用。組織做好緊急免疫疫苗的調運和發放,確保儲存、運輸過程符合規定條件。嚴格按照疫苗說明書中的注意事項,對符合接種條件的動物實施接種,減少接種動物因高熱、高濕等環境出現應激反應。
強化檢疫監管
嚴格畜禽及其產品檢疫。規范開展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一旦發生異常情況,要采取必要措施,限制畜禽移動和產品流通,將風險控制在最小范圍內。嚴格查驗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和運輸車輛備案情況,防止染疫或疑似染疫的畜禽及其產品進入流通環節。
強化執法監管。嚴把屠宰和無害化處理關口,嚴厲打擊收購、加工、運輸病死及死因不明畜禽等違法違規行為,嚴防病死畜禽流入市場,維護畜禽產品質量安全。
強化養殖生產管理
做好養殖場區清理。及時清理畜禽養殖場周圍環境、污物、雜物等,疏通場區排水通道,排出場內積水。修復加固破損畜禽圈舍,不能及時修復的,應盡快將畜禽轉移至干燥、安全地帶。加強養殖場畜禽糞污管理,避免畜禽糞污溢流。
加強畜禽飼養管理。保持養殖場衛生,及時清理糞便,做好圈舍通風。保證營養豐富的飼料和清潔飲水供給,可在飲水中加入復合維生素,增強畜禽抵抗力。飼料儲存間要通風換氣,防止霉變。商品畜禽達到出欄體重標準的,要盡快出欄,合理降低飼養密度。對應激情況下容易發生的細菌性疾病,可進行藥物預防。
有序恢復生產。指導受災畜禽養殖場戶制定恢復生產方案,加強技術指導,幫助其盡快恢復生產。
強化應急準備
加強應急物資儲備。盤點檢查轄區內動物疫苗、消毒藥品、防護服、手套等物資儲備情況,確保應急物資儲備充足;加強運輸車輛、冷庫、冰箱、冷藏箱等設施設備維護和管理,確保有效運轉。
加強應急值守。加強應急力量配備,嚴格落實重大動物疫情24小時應急值班制度,隨時做好應急準備。出現突發狀況,按規定及時報告和處置。
強化宣傳和人員防護
加強災后動物防疫知識宣傳。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推送災情預警、疫情信息和災后動物防疫知識,指導養殖場戶做好防疫管理,改善養殖場生物安全條件。加強對養殖相關行業從業人員以及動物產品消費者的宣傳教育,提升養殖相關行業從業人員的自我防護意識和疫病防控能力。
做好人員防護。從事免疫、清污、消毒以及死亡畜禽收集、運輸、處理的人員,應知悉防護要求,作業時應正確穿戴防護服、口罩、手套、護目鏡、水靴等防護用具。對一次性防護用品,回收銷毀;對循環使用的防護用品,做好消毒處理。處理疑似感染人畜共患病的畜禽時,應及時對個人及環境進行消毒,相關人員接受健康檢查,出現不良反應的,應及時就醫。
強化聯防聯控
強化與衛生健康、林草、市場監管、公安等部門的聯防聯控機制,在當地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明確組織機構、工作方式、防控重點,合力做好炭疽等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發生人感染病例,要對高風險區域畜禽開展排查、采樣檢測和流行病學調查,向衛生健康等部門通報相關調查情況。
標簽:


河北涿州失聯村全部復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