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旅美16年,有家有業,但卻不想在這里養老,吃不慣也不太適應

2023-06-29 20:53:35 來源:真實人物采訪

這是我們講述的第2243位真人故事

“我都來了一年了,差不多穩定了,你也快點過來吧。”23歲的我,接到相戀多年的男友從美國打來的越洋電話,陷入了沉思。

畢業后沒有找到滿意的工作,又與男友異地一年了,讓我不得不重新規劃將來的道路,開始申請到美國讀體育碩士。


(資料圖片)

沒想到很順利,美國對體育生的需求量大,我很快就申請成功了。

雖然一年6萬美金的學費,對我的家庭來說是天文數字,但不管怎樣,去了再說吧。 于是,我漂洋過海,來到美國,與男友匯合、結婚,開始了前途未知的生活……

(我在美國仙納度國家公園)

我是瀟灑姐,1983年出生于哈爾濱,父母都是鐵路系統的普通工人,家庭條件一般。

雖然我是家中的獨生女,但父母并沒有溺愛我,而是從小就教我自立和自立。

記得小學的一個暑假,我早早地把作業寫完了,父親看我天天玩,就讓我把所有的組詞造句再寫一遍。我不愿意寫,但又不敢跟父親說,就撒謊說寫了。

父親發現后,非常生氣,拿皮帶狠狠地抽了我一頓。那是父親第一次那么狠心地打我, 我哭得很傷心,但也明白了,做人要誠實守信。 后來聽母親說,父親也心疼地哭了。

(童年時的我)

我小學是在鐵路系統學校上的,成績挺好,還掛過三道杠,擔任大隊委。中學時,私立學校剛剛興起,母親就送我去了當地一所私立學校的尖子班。之后,我的成績在班上就比較落后了,心里挺自卑的。

但我體育成績一直很好,中考時,考上了市里一所高中的體育特長班。 當時班上有30多位男同學,只有5位女同學。

那時候,我們都是上午上文化課,下午就到哈爾濱師大訓練。我訓練的項目是健美操,教練都是哈師大的老師,非常認真負責。

(大學時,我在北京參加教練培訓,與外教合影)

高二時,經過測評,我達到了國家二級運動員的標準。

當時,班上有一位男生也很愛學習。他經常找我一起討論題目,跟我很談得來,成了好朋友。因為三觀契合、性格相投,高中畢業后,我倆很自然地走到了一起。

2002年,我和男友免于高考,直接特招進入了哈爾濱師范大學體育系,我的專項是健美操。

進入大學,我一邊學習一邊兼職賺錢。

大二時,如愿考過了最高級別的“國家級大眾健身操指導員”證。 之后,我就到一家健身館做兼職教練,五六十塊錢一節課,一周上2到4節。這段經歷不但讓我掙到了零花錢,而且為我以后做教練奠定了基礎。

(大學寒假,我和男友一起滑雪)

大三時,我選修旅游專業的課程,考過了導游證,就利用寒、暑假做導游,鍛煉了口才和銷售能力,也學會了如何與不同的人打交道。

轉眼,大學畢業了,我如愿考過了體育教師資格證。家長都希望我能找一份穩定的帶編工作,但我一直沒找到。

男友有親戚在美國,他一畢業就去了美國,并一直希望我也過去。所以, 我畢業一年后也開始計劃出國,并很快就申請到了讀研究生的學校。

但6萬美元一年的學費,對我的家庭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當時,我家資產證明的60萬塊錢都是跟親戚朋友借的。

(剛到美國,我在冰激凌店打工)

我申請的學校也提供語言學習,但我嫌貴,就轉到紐約的一所語言學校學習。一來學費便宜一點,二來比較好找兼職工作。

雖然我是留學生,按理說不能打校外工,但紐約也沒人管。我先后做過收銀員、美甲師,但 半工半讀對我來說太難了,經常是顧此失彼。

2007年,我和男友在紐約登記結婚。按照流程是要去兩次,第一次去市政廳先登記,然后過24小時的冷靜期,第二天再去領證。

(我在美國參加教練培訓班)

領證時需要帶一位證婚人,我們當時是帶了我先生的姐姐。

市政廳旁邊有一個小禮堂,用來舉行婚禮儀式。里面有一位牧師帶著我們宣誓完,雙方交換戒指,然后就領證成為合法夫妻了。

2008年,我懷孕后,就不上班也不上學了。 那時,紐約物價不算高,我先生一個人上班勉強可以養活我倆。

當時,我申請了一張“白卡”(美國聯邦政府的醫療保險卡)。紐約政府規定,不要求身份,符合收入條件的孕婦就可以申請使用一年。

之后,孕期可以去政府部門領取雞蛋、牛奶、水果、谷類、豆類。

(我參加教練同行的聚會)

我產檢到生產都是刷這張卡,不用自己掏錢,但要等醫生約我才能去。生的時候是順產還是剖腹產,也是由醫生說了算,否則就得自費。

生完孩子的住院時間,一般是順產住兩宿,剖腹產住三宿。期間, 我的飯、小孩的奶水、母子穿的衣服、日用品(衛生巾、衛生紙等)都是醫院提供,白卡報銷。

但醫院給我的奶是冰的,還讓我洗澡。醫院給孩子喝的奶水,也是室溫的,不加熱。

當時,我和一位白人產婦一起住的兩人間,她生完孩子要吹空調,我說不行,怕著涼,落下月子病。后來醫院就拿了一臺像車門那么大的電扇,對著她吹了一天,她不滿意,就搬走了。

總之,中美產婦習慣完全不一樣。

(我和教練同行合影)

女兒出生后,人生有了新的意義和希望,我就把生活重心轉移到了家庭上。

我有一份兼職是代購,當時并沒有特意去做這個,但到了美國,親友們都找我買東西,自然而然地就做上手了。

后來,某寶上的一些全球購店主,因為限購等原因,需要找海外買手幫忙,我就跟他們合作,可以賺8%-10%的傭金。

代購時間、地點上都很自由,便于照顧家庭,所以它是我做得最長的兼職,直到現在都在做。

紐約人太多,很擁擠,居住條件也比較差。聽朋友說華盛頓好,同樣的價格,在紐約只能租個兩室一廳或三室一廳,但在華盛頓就能租個大窗房,帶車庫、后院,環境還好。

(我在社區活動中心教健身操)

而且,我們在紐約接觸的大多是華人,沒有英語環境,很難提高英語口語和聽力。

另外,華盛頓的公立學校在全美排名靠前, 考慮到孩子的教育問題,2014年,我們一家就搬到了華盛頓。

2013年,我曾參加培訓,考取了美國的健身教練證。和我一同培訓的一位同學進了一家社區活動中心,當健身操教練。2015年,她向經理推薦我,順利拿到了offer。

社區活動中心有兩層樓,有400米的塑膠跑道、健身器、籃球館等,非常大。一周有上百節各種各樣的健身課。

我常常會想,在這里教課,我不僅僅是代表自己,更是代表祖國。我一定要好好教,不能讓學員感覺我這個中國教練教得不好。

因此,盡管從大學時代就開始做教練,但我還是每堂課都備課,很怕自己出任何差錯。

(我教每一堂健身課,都認真備課)

我上課最吸引學員的一點,是能量爆棚。 課程從頭到尾,我都很賣力地帶著學員一起跳,用我的熱情感染、帶動他們,讓學員也跳得很投入。

有些教練偷懶,只是用引導詞教課,自己不怎么做動作,就偶爾比劃幾下,那樣氣氛要差很多。

課堂上,我特別愛笑,讓學員覺得很親切。我還會帶動學員喊口號,一起嗨起來,所以氣氛特別好。

任教以來,學員對我的反饋一直很好。中心的操房最多能容納18人,但每次我上課都有30多個學員參加,是最多的,操房根本站不下。后來中心征得我同意,就給我挪到籃球館去教了。

(我和印第安人合影)

我心態比較好,不管工作還是生活中,遇上美國人指出我的一些小問題,不會往“歧視”上面想。如果不是我的問題,我會解釋。如果是我的問題,我會虛心地去改正。

幸運的是,我遇到的美國人,大多對我很尊重。

從女兒8歲起,我就給她報了舞蹈、語言、畫畫的興趣班。在她愿意的前提下,希望她一直堅持下去,將來也能成為一個有特長,受人尊重的人。

今年2月份,我接到了華盛頓一家語言培訓中心的offer,邀請我去教中文。

老師一直是我的夢想職業,教中文對我來說既是挑戰和全新的體驗,同時也可以提升能力,所以我很開心地接受了。

(我在邁阿密旅游)

工作之余,我也喜歡到處走走看看,發現有許多地方適合養老。比如國內的云南,空氣好,物價低,城市建設得也好;還有泰國,房價低,氣候好。我老家哈爾濱太冷了,冬天零下二三十度,不適合養老。

等我老了,可能會去一個適合養老的地方生活。

美國房價不高,可以貸款,買房不難,但房產稅很高。比如紐約黃金地段一個大房,一年的房產稅就要幾萬美金。這樣的房子就算白給普通人住,可能都交不起稅。

文化差異方面,中美也有很多不同。 比如,在中國,會有人在網上分享,腿粗怎么穿褲子顯得腿細,肩膀太寬,肚子太大怎樣藏肉,身材焦慮的人比較多。

但在美國,人多的街道上,你總能看到有些人,不管腿和胳膊多粗,多胖,她都穿吊帶、緊身褲。

(我做教練,我快樂)

可能很多我們會覺得,為什么這么胖還要這樣穿呢?但美國人不在意,還特自信,覺得美是有很多種的,她那樣也很美。

還有,我們中心有一位教練也特胖,我當時心里想:你這么胖,怎么有信心當教練呀?

我曾經把她上課的照片放在美國社交媒體上,小小吐槽了一下。我的美國朋友一看,就讓我趕緊刪掉。她說我這樣非常不好,不應該這樣。

朋友說,我身材好會給學員壓力。胖人只要知識儲備夠,有教練證,她就可以當教練。她的身材不會給學員壓力,會讓學員有自信,愿意跟她練。

(我帶女兒參加舞蹈比賽)

飲食方面,我們還是不太習慣西餐,所以大部分時間都是自己做中餐,偶爾在外面吃漢堡、披薩等。

疫情前,這邊超市里的食材非常便宜,買菜根本不用看價格,只要看你想不想吃。

那時我們想,在美國這么辛苦和枯燥,只剩一個吃的樂趣了,真沒有必要在吃的方面刻意節儉。

但現在必須得算計一下,因為 疫情三年,原油價格上漲,運輸成本增加了,人工也上漲了,美國通貨膨脹很厲害。 可以說,現在是我來美國之后物價最高的時候。

比如,12個雞蛋從0.99美元漲到了2美元,五花肉從一磅2.99美元漲到3.99美元,牛腱子從6.99美元一磅漲到8.99元,都漲了很多。

(我在科羅拉多大峽谷旅游)

就連往返北京的機票,也從疫情之前的700美元,漲到了要2500美元。

現在家里沒有特別著急的事,所以我想等機票再便宜一些,航班再多一些的時候回國。 每次回國走親訪友,都要花兩三萬美元,但我們花得開心,畢竟是回娘家,感覺特別親。

站在不惑之年的門檻上,我的人生態度是:賺多少錢不重要,重要的是身體健康和開心。

對孩子,我也不會去期望太多,現在AI都出來了,沒必要去逼著孩子學習,給她太大壓力。我覺得努力地培養她健康的心態更重要,因為心理不健康太可怕了,我們身邊就有令人嘆息不已的實例。

(我留學時參加游行)

疫情期間,我們這里封閉了三個月,孩子們在家上了一年網課。

期間,我女兒舞蹈班的一個同學天天在家打游戲,母親就說了他。他受不了,竟然輕生了,才13歲,太可惜了。他本來有兄妹兩個,現在只剩下妹妹,父母后悔得不得了。

對孩子,還是要順其自然。他有不夠好的地方,就多鼓勵。

我相信,做任何事情,只要認準了,不斷努力,一定能成功!我也經常這樣鼓勵孩子,希望她將來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抖音)

【口述: 瀟灑 】

【編輯: 若水 】

我們不能走過不同的人生,卻能在這里感受別人真實的故事,而且,每個故事都有真實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歡這樣真實的故事,請關注我們吧!

標簽:

上一篇:黑龍江省職業學院錄取分數線官網_黑龍江省職業學院
下一篇:最后一頁
概念
平臺
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