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零售百貨行業發展趨勢調研分析

2023-06-16 17:11:34 來源:中研網

零售百貨行業市場多大?前,疫情影響消費信心,2022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中國百貨商業協會對百貨零售行業的調查顯示,企業當前發展主要面臨兩大挑戰,一是疫情影響,97.7%的企業認為疫情影響了到店客流;二是消費力不足,76.5%的企業反饋消費力不足,增長乏力。


(資料圖片)

疫情期間,消費者的購物行為加速向線上轉移,各大超市也順勢深化拓展線上業務,積極開展線上購物、直播帶貨、社區拼團等服務,多個企業線上業務迎來爆發式增長。技術的興起改變了超市零售業務開展的方式。線下實體超市采用各類科技應用,增強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同時獲得消費信息數據。數據統計顯示,85.4%的企業開展了線上業務。目前開展線上業務的企業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前不具備開展線上業務的能力,疫情期間臨時搭建的線上平臺,其應用相對較淺。另一類是在疫情爆發前已具備線上業務能力,疫情期間發揮出巨大價值。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2-2026年中國零售百貨行業競爭格局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分析:

零售百貨行業市場深度分析

2022開年,實體零售依舊很難,據商業不完全統計,1-2月國內有23家門店宣布閉店,其中不乏SM百貨、家樂福、盒馬鮮生等知名品牌。關閉的門店,從業態來看,超市業態有18家,百貨業態有4家,購物中心1家。從地區來看,華東地區最多,有9家門店;其次,西南地區6家,華南4家;再次,華中、華北地區各2家。百貨行業有4家門店宣布閉店。其中,SM百貨天津店、新世界百貨成都店因“經營戰略調整”而關閉門店;遠東百貨大都會店、廣州東百花地灣百貨兩家,則是在租賃到期后選擇關閉門店。

上周,深圳按下一周“慢行鍵”。本周,深圳市零售商業行業協會調研全市近百家零售連鎖企業,了解其受影響情況以及主要訴求。根據調研報告,今年以來,全市的百貨、購物中心銷售與客流相比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企業也積極通過線上銷售突圍,2022年以來,企業線上銷售情況相比去年同期平均增長15.8%,占整體銷售收入的比例為18.6%。同時目前,全市超過六成的零售連鎖企業都有降租的訴求。

從內部看則存在差異化、體驗化和商品力三大變革因素:首先,近幾年經營業績突出的企業,都是在差異化上做足了文章,如SKP、杭州大廈、銀泰百貨等。中國的人口紅利在消減,但結構性紅利仍然突出,做好品牌定位是卓越運營的重要前提。其次,線下商業既要體現線下互動和現場服務的優勢,又要充分利用數據化手段,延伸服務時間和空間,以卓越體驗吸引、留住顧客。最后,百貨企業通過包括商場定位、品牌組合、商品價格、商品服務等的全面提升,將讓顧客感覺到物有所值,更有心理的滿足,也會增添百貨業態的新魅力。

我國百貨業自營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大部分百貨商場的自營商品比例在10%左右,一線百貨商場毛利率也僅為20%左右,約為國外的一半。目前,百貨行業線上線下融合初見成效,企業并購重組持續深化,對于自采自營模式的探索更加深入,集合店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IP、文化和體驗成為聚客利器,會員營銷借助技術發力并取得明顯效果。

雖然消費增速總體下行壓力較大,但也有一些可圈可點的地方。分業態看,限額以上單位企業的銷售額數據顯示,便利店增長較快,同比增長16.9%;其次是專業店和專賣店,分別為12.8%和12.0%,百貨業態同比增長11.7%。

另一方面,數據顯示,升級類消費需求持續釋放。2022年,限額以上單位文化辦公用品類化妝品類、金銀珠寶類和通訊器材類商品零售額比上年分別增長18.8%、14%、29.8%和14.6%,兩年平均分別增長12.1%、11.7%、11.2%和13.7%,增速明顯高于商品零售平均水平,市場銷售總體持續恢復,消費結構優化,升級態勢明顯。

調研發現,有近九成(89.2%)的調研企業已具備線上銷售能力。調研結果顯示,2022年以來,企業線上銷售情況相比去年同期平均增長15.8%,占整體銷售收入的比例為18.6%。未來五年,我國零售百貨行業發展的著力點不在于追求更高的增速,而在于正確處理好增長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環境保護等的重大關系,改善和提升產業整體素質,著力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與2022年相比,2022年疫情對百貨零售企業經營造成的影響明顯減小,大多數企業對未來一年保持樂觀平和的態度。根據中國百貨商業協會調查顯示,47.1%的受訪企業預計2022年銷售額將與2022年持平,另有41.2%的受訪者認為銷售額有望實現增長。

隨著產能過剩,同質化競爭加劇以及流量紅利的結束,未來無論是電商還是實體門店,都需要相互結合、打通線上線下,把賣貨賺差價變成賣解決方案。就像盒馬生鮮一樣,下線有體驗店、線上有APP,消費者能夠到店購買生鮮,也可在線上下單配送到家。同時,消費者也能在盒馬的體驗店,購買產品以后由專業廚師烹飪。在上述幾種購物場景中,最終的目的都是在根據用戶的提供美食的解決方案。簡單來說就是客戶需要什么,新的零售模式就提供什么,從而滿足消費者真正的需求。在此基礎上,盒馬并通過APP與用戶建立連接,挖掘用戶的大數據,根據用戶需求,做訂單式采購、精準化營銷,提升效率。

零售百貨市場前景分析

百貨零售企業也在根據自己的需要,不斷引入新的技術應用。提供技術服務的服務商中,最廣泛應用的前15位分別為騰訊小程序、阿里云、有贊、石基零售(長益)、石基零售(富基)、微盟、騰訊云、昂捷、中科英泰、SAP、騰訊智慧零售、海鼎、匯納科技、寶獲利、漢朔等。其中,騰訊小程序應用最廣泛,占比達71.9%。

中國的百貨業在數字化應用和體驗上領先于國際同行,但在形象展示、櫥窗設計商品管理、顧客服務等方面,我們仍有欠缺。本質上是很多百貨店仍以傳統理念指導經營,缺乏對時尚的敏感性,更缺乏轉變傳統理念的迫切性。經營理念與消費需求之間存在鴻溝,導致需求與供給錯位。

從線上增速上看,與前幾年相比,線上增速有著明顯下降。2022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總額增長僅為12%。實物商品網上零售總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為24.5%,比2022年下降了0.4個百分點,是自2022年公布該數據以來首次出現下降。

當前各個行業及省市都在抓緊制定轉型升級戰略,零售百貨行業也應抓住當前有利時機,培育和健全企業創新機制。同時,加大研發投入和人才儲備,提升創新能力,重點突破制約產業價值鏈提升的關鍵環節,加快發展研發、設計、標準、物流、營銷等生產性服務環節,促進生產服務化和服務知識化。同時,通過“創造性破壞”,建立新的技術和生產體系,以生產效率的提升抵消、對沖成本上升帶來的壓力。

想要了解更多零售百貨行業詳情,請查閱《2022-2026年中國零售百貨行業競爭格局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本報告對國內外零售百貨行業的發展狀況進行了深入透徹地分析,對我國行業市場情況、技術現狀、供需形勢作了詳盡研究,重點分析了國內外重點企業、行業發展趨勢以及行業投資情況,報告還對零售百貨下游行業的發展進行了探討,是零售百貨及相關企業、投資部門、研究機構準確了解目前中國市場發展動態,把握零售百貨行業發展方向,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重要參考的依據。

標簽:

上一篇:世界熱議:帕金森的治療
下一篇:最后一頁
概念
平臺
應用